制度变迁理论对高校体育改革的借鉴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3

制度变迁理论对高校体育改革的借鉴及思考

李宝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 要:教育始终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造成的社会现象也会对教育本身的体制和教育的落实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也就制度变迁理论下对于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高校体育教育学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体制的变化以及社会体制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影响,分别从萌芽阶段、创建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以及发展阶段五方面来分析制度的变迁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影响体育制度变迁的因素,进而得出制度变迁理论对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借鉴和思考。关键词:影响;高校;体育;制度;借鉴


想要让国家和社会不断地发展完善,制度的改革和变迁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制度得到相对应的改善相关的工作和理念才会得到完善和升级社会和国家才可以进一步发展,而在国家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制度的变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制度也会让高校的体育改革方向产生变化。

一、高校体育教学制度的演变过程

无论是在任何时代教育始终会受到时代的影响,无论是教学特点还是教学方向都会不断地转变。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体育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在高校的体育制度发展过程当中主要可以从五个阶段来分析,首先需第一个阶段即新中国初步成立,在这个阶段从1949年开始可以划分到1956年这个阶段是处于萌芽阶段,高校体育制度初步被人们认知,并且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了高校体育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在1957年到1965年期间,高校体育制度开始初步建设。到了1966年到1976年之间,因为各种元素的影响,导致了高校体育制度出现了空白停滞的阶段,直到1977年才逐渐恢复,而从1977年开始到1992年这个阶段是处于恢复的阶段,直到1993年体育制度开始飞速发展,同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意识也在飞速提升,对于体育制度的重视程度也才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确定体育制度阶段划分是否准确相关人员,对于相关专家也进行了咨询,通过对于15名专家的咨询来分析其中的准确性,由图表可看出在15名专家当中有接近70%的专家认为,这个表是相对而言较为准确的,而认为不准确的只有一名专家由此可见这个时间的划分机制,相较而言还是教育科学的,可以用来作为制度变革理论对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影响,借鉴和思考的参考资料。

表1 专家意见调查表

专家意见

非常准确

较准确

一般

不准确

很不准确

总计

人数

5






比例

33.3%

40%

20%

6.7%

0

100%

(一)萌芽阶段

在1949年到1956年期间,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各项制度尚不完善,仍旧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而在这个期间,我们主要学习的对象就是苏联国家的体制,而在体育制度当中强调,学生是为了保卫国家而锻炼自己的身体体魄,从国家入手来督促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时刻为保卫国家做好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体育制度和体育锻炼机制也是学习苏联的体育开展方式进行的,因为苏联与中国外贸关系相对较好,同时两国也是国家体制相对较为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学习到的内容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学习的内容也相对较多,与国家国情出现不吻合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二)创建阶段

在1957年到1965年之间,因为国家处于大跃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更加强调赶超别国的思想,国家上下也出现了虚报情况夸大事实的理念,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赶超别国的目的全国上下人民也在夜以继日的工作和劳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赶超的风气,在体育制度当中除了学习苏联国家的锻炼方式以外,相关教育人员和相关学生又加大了训练力度,众所周知训练需要适时适度的开展才可以更好地锻炼体魄,过量的训练不但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同时也会因为过劳训练导致身体出现损伤,当时人民一味地追求高目标,高强度导致了体育锻炼并没有达到相对应的效果,相反对于人们本身的身体素质还出现了破坏的情况,而当时人们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不落于人后,往往在成绩上报的时候虚报成绩,出现了浮夸的社会风气。

(三)停滞阶段

1966年到1976年是我国思想受到重创的十年,在这10年当中我国开展了文化大革命,相关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相对应的教育人员都受到了压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时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境地,在体育体制当中也出现了课时变短授课内容变少授课方法也会变得较为随意,对于学生并不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同时相关的教育人员也没有较强的教研精神,或者说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相关的教育人员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做更多的开发和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育往往逐渐向军事化靠拢,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是采取军训的模式。值得庆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和人们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制度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甚至于。为了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让国家的军事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体育还获得了一些改进和完善。因此,虽然在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制图受到了破坏陷入了停滞的困境,但是从细微方向仍旧可以发现高校体育制度也丰富了一定的内容。

(四)恢复时期

在1977年到1992年,人们的意识逐渐提升的人脉,也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大革命对于人们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中不值得提倡的部分,因此教育制度迎来了复苏,而体育制度也借机重生不断发展,在这个阶段提倡人们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寻求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人们也逐渐重视到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制度也受到了重视,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地完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让高校体育制度下各项运动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有章可循,相关的法律条文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升级,对于体育体制的规范作用越来越强,同时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也转偏了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目的,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强调,为了国家军事而锻炼体魄,而是为了人们自己和学生本身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

(五)飞速发展阶段

从1993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经济能力在世界当中的话语权都在不断提升,而在这个阶段国家更加强调对于人才的培养,因为只有足够多的人才培养,让社会当中融入更多的人才,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科研力度的开发,研发出更多新型科技产品,在科技产品的帮助下,让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转变,向高新科技靠拢,通过技术的提升来提高国家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国家在世界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得到相对应的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国家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也出台了很多关于教育体制的相关政策,在体育体制当中相关政策认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为主,让学生们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只有健康的体魄才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相关教育单位也提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无论是身体素养和道德修养,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都受到了同样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体育体制设立所考虑的方向也越来越多,体育的教育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

三、影响体育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

时代在不停推进,为适应不同时代的变化,体育制度也在逐步伴随着时代进行着改变,接下来会通过几个方面,解析改变体育制度的多项原因,从这几个方面一起寻找体育制度的变迁与深层因素。从体育制度的变迁过程,到体育制度改变的原因做深层次的探寻。

(一)体育组织的影响

在整个体育体系当中要有组织的存在,好的体育组织需要制定目标与实施方案,并在整个体育系统中发挥这良好的风气与学习思维,是一个可以让距离目标变得更有效更快捷,好的体育组织更关心体育人才的发展,与现阶段的制度是否合理,所以影响体育制度的变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育组织的变换,在原有老的体育组织当中你会发现老的体育组织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死板,缺少教练及运动员的加入,这样就会使得其制定的制度及目标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为基层的运动员与教练带来很大的压力,并且还存在隔岸观火的现象,各组织成员和教练所专攻的体育项目不同,大家都只关心自己的专攻项目,所以体育组织的变化也成为体育制度改变的首要因素。

(二)利益分配问题的影响

高校体育制度的变化看上去是对高校体育开展的规范,但从深层次来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制度如果发生改变将会对体育制图所相关的人群造成极大的影响,无论是从学生方面,还是从教师方面亦或者是从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国家政府机关都会收到相对应的影响。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分析高校的体育制度设立,无论是从哪些方面来讲最终的受众都是学生,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观点和认知,往往会决定高校体育课开展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在高校体育课开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课程是选修课程,而且还要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课程,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先取来源,首先从一方面来讲是高效的体育课可以为学生带来身体素养上的帮助,让学生的体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现阶段的高校学生认为高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从这一点来看是与国家培养高校学生体育教育契合度相对较高的,如果学生认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的身体素养带来帮助,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得到相对应的提成,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并没有对学生身体素养的提供提供帮助有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当中,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开展,对于学生身体素养的帮助相当的小,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高校的体育课堂开展可以为学生的身体素养提升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学生往往对于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很多学生在选修的过程当中,并不愿意选择体育课,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课,如果想更好地改革和开展就会面临困难,因为受众并不认可,一旦学生对于体育课认可程度相对较低,那么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观点以及教师的授课手段和授课方式都会受到学生的抵触,让改革面临的困难。



从教师角度来讲,每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授课过程当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他们在授课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授课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而体育制度的改革势必会影响许多教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以及教学的开展方式,这也就意味着教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同时教师也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师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精力来完善自己的授课方法,但是自己所获得的福利待遇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了很多教育者,对于教学改革抵触情绪相对较高。

相关的教研人员与高校的体育改革息息相关,因为这部分教研人员或者是致使工业以及其他利益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机遇,但是因为没有实践操作导致了这部分人员到观念和理论往往仅限于纸上谈兵,对于实际教育并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但是又因为这些脱离实际的理论,往往是以专家的面目出现,这就促使着很多教育人员需要阅读并且应用到实践当中,这种与实践脱轨程度相对较高的理论,当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也会造成教学改革的阻力。

国家或者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往往是社会利益的权衡者,为了更好地达到人民的满意程度最大化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做决策时顾虑也相对较多,因为考虑的因素过多而导致决策迟迟难以落实或者决策迟迟难以敲定,也是常见的教学改革阻力之一。

(三)路径依赖的影响

在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下很多相关的教育人员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这种路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在新体制出现的时候往往是为了强化旧体制,在原有的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完善,因为人们固有的思想认为,在原有的体制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相较于推翻原来的体制而言更加方便快捷,这也就造成了在体育制度改革的过程当中,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除此之外路径依赖性还可以表现为当一种体制长期沿用之后,与体制相关的人员已经适应了这种工作模式或者是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体制的改革势必会对他们本身的利益造成影响,而为了保证利益不受到损害,他们会希望新体制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或者是巩固他们的利益出发的。一旦出现了耗费大量人力精力个人所得的资源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提升的时候,他们也会阻止新体制的发展和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新体制的落实和新体制的研究往往充满了抵触心理,导致了新体制落实上出现困难,而为了平衡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政府的调节和把控,相关政府在调解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多,而主观上也需要秉承着不偏不倚的原则,一旦相关政府的决策出现失误,将会加大新体制落实的难度难度。

结束语、

在我国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制度是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社会决策人的观念不断发生改变的。而在这个阶段高效的体育制度也在不断地转变,改革方向也随之做出调整,无论是萌芽阶段、创建阶段、停滞阶段还是恢复时期和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的体育制度都会受到相对应的影响,同时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也在不停的变化,而在高校改革的过程当中影响体育制度变迁的因素主要有体育组织的影响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影响以及路径依赖的影响,这三方面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改革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因素阻碍着改革的发展,让新制度难以落实到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冯剑.武术非正式制度形式化阶段成因探析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J].武术研究,2020,5(4):10-13,16.

[2]支文,李笑晓,王振, 等.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研究 ——基于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3):148-156.

[3]杨军,郑雷.近代上海书业同业组织制度变迁析论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9,27(6):116-119.

[4]朱婉菁,高小平.公众参与逻辑下的应急管理制度变迁——兼论制度变迁理论在中国的适切性[J].浙江学刊,2019,(5):133-143.

[5]欧阳恩剑.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变迁——制度供给理论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3):5-12.

[6]刘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阈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理论力作[J].经济学家,2020,(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