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战略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解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战略模式

陈刚 付攀进 田宇昂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随着新时代对人才标准的要求,教育培养模式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艺术教育逐渐成为高校的培养模式之一。本文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为出发点,探讨在技术、思想品德、创新能力与艺术互相渗透时的教育过程,并对相关教学方式进行举例。本文的解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引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要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在着手规划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插入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公共艺术教育并北针对特定的人群,它的主要目的是对人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所有学生的艺术修养,对大脑的创作潜力进行开发,让学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针对与我国目前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侧重于科目教学,对于学生艺术的培养并没有相关的教育措施,在学生分为艺术生和非艺术生之前,并没有对学生做相应的针对性教育,只有学生自己通过相应的渠道进行了解和学习,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是目前教育模式下的一个缺口目。目前的人们不仅需要生活生存的技能,更需要生活美的生活方式,对精神需求的关注更加重视,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它能够让人产生美的观念,能够在潜意识中发掘人的创造能力,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不应该只在针对于个人,而是应该面向所有的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高校应该加入公共艺术教育,培养人的艺术感念。现下社会除了对人的综合能力有所要求之外,在隐藏的要求中也包含了对艺术的要求,艺术能够对人的行为意识、美感产生直接的影响,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自我产生理解对美的概念,防止产生畸形的审美体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关乎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更关乎于未来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的综合发展。

2.解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战略模式

2.1技术与艺术互渗

当前,以科技为发展,经济市场处于我国的中心地位,社会需求科技型的技术性人才,目前各类高校以针对性教育为基础培养技术性人才,大多学校的课程都围绕着专业来进行,其它课程只有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于选修课也是主要针对于专业方向的扩展为培养目的,忽略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并不是一个系统类的科目,它能够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对学生在专业上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帮助。各个高校在培养学生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把艺术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或者开设相关艺术教育课程,各个高校应该引进相关教育师资,加快人才的培养。例如高校可以增加艺术教育作为选修课程,如表演、画画、电影欣赏类的课程,高校可以规定学生每一学期修一门课程,或者每一学期有12节艺术相关类的课程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学习,然后对学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在一学期结束或者在单节课结束之后,由相关的老师对学生做出公平、公开的评估。在艺术课程设置之前,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对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对学生相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1]

2.2思想品德与艺术互渗

习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价值观的疏导,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行相应的指导,再教育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例如,思修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视剧视频,比如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的时候可以在上半节讲书本上的知识,下半节课播放舞剧《八女投江》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红色血液,对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进行感受。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接收到爱国主义精神的讯息,激发他们牢记历史,积极进取的同时也隐性的传递了舞蹈的艺术利用量,提高审美体验能力。在国外各个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非常重视,艺术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3创新能力与艺术互渗

传统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与老师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老师的讲课也是按照大纲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都是冷冰冰的理论,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没有趣味性,很难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然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学习下的快乐。例如,老师辅助学生编排一些节目,学生用自己的艺术理解对节目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老师渗透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和价值意识,在品鉴歌曲或者诗歌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个相关的舞台剧。比如,老师在教《新丰折臂翁》时,可以先和学生一起理解诗句意思,然后分组讨论关于《新丰折臂翁》里面的环境、人物,排练出一个话剧,在排练过程当中老师加以指导,传递出诗人的思想,让学生在舞台中演绎出来。通过表演让学生自行的融入到当时坏境下的情境当中,深刻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拉近,还会在学生发挥自我创造中展示智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认同感和获得感。艺术情感能够强化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动机,学校应该给学生营造相关的艺术文化气氛,让学生自发的进行创造,比如动画设计学院可以给学生一面可以涂鸦的墙,不仅本院可以进行涂鸦,其它院校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创作,定期的对涂鸦墙进行清理,以便学生重新进行创作

[2]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学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具有很大的意义,艺术教育不应该在对针对性的人群进行指导,在每一份教育资源面前,国家应该公平的让所有人共享资源,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素质和情趣,对人的日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体制下,学校应该加入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艺,葛仁霞,张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战略模式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7):62-64.

  2. 刘莎莎.思想品德教育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J].开封大学学报,2017,31(0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