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

赵曼娜

东明县水产服务中心


[摘要]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水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解决或改善水质问题,既能够促使水产养殖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绿色、生态、健康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问题;解决办法

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升,饮食不再拘泥于地区,足不出户就能够尝遍天下美食,而在这过程中,水产品的供应量也随着人们的需求开始逐步攀升,通过水产养殖满足人们对于水产品的实际需求成为了常态,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问题作为主要的问题,始终如同顽疾困扰着水产养殖行业。

1影响水质的各项指标

健康的养殖池的水质是有一定标准的,只有将水质标准维持在最佳状态,才能够避免出现水质问题,反之,如果水质标准出现波动,则可以通过标准判断水质问题,进而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

1.1养殖水质标准分析

养殖水质的标准相对于优质水质而言,比较宽松,一般采取恒定范围即可,通常分为透明度、酸碱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以及重金属七个方面。其中,透明度的标准一般是20cm-40cm左右;酸碱值为7.8到8.8之间最佳;溶解氧及氨氮、亚硝酸盐等,皆mg为单位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对于其标准的衡量判断以毫克每升的实际情况为基准,溶解氧要达到大于4mg/L为最佳;氨氮则以小于0.1mg/L为最佳;亚硝酸盐的标准是小于0.05mg/L为宜;硫化氢需小于0.03mg/L;对于重金属的要求则更为细致,根据不同的金属类型,标准不同,如汞,要求小于0.0005mg/L为宜,铜需小于0.01mg/L为宜,铝或钾则需分别达到0.05mg/L和0.005mg/L为宜。

1.2水色标准

除了对于水质内各类物质含量的标准测定外,对于水色同样也有具体的要求。为确保养殖水产的鲜活度和健康度,水色首先需要达到“肥”的标准,即浮游植物相对较多,且浮游植物本身是属于较为易消化的种类,这样的水质如同肥沃的土壤,对于养殖水产的成长较好。其次要达到“活”的标准,活主要是指水色是否鲜活,对于“活”的标准主要是通过一天不同时段日照下水色变化来判断。再次要达到“嫩”的标准, “嫩”与“肥”相同,同样是对于浮游生物,做出了进一步的标准衡量。最后是“爽”,“爽”主要是指在養殖池中水面本身保持着较为清爽的状态,透明度较高,且水面表层没有浮膜,一般这样的水质说明水中溶氧含量比较高,适宜水产养殖。

除此之外,如果水色与上述不符,出现下述情况,则说明养殖池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展开对于这些问题的问题判断,寻找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便于对症下药,具体到实际中,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水质过瘦、较肥、过肥。水质过瘦,通常表现为水色暗淡,整体呈现出暗绿色、灰蓝色或蓝绿色的情况,无论是基于哪种情况,透明度都比较低,伴随着水中出现浮膜以及较多藻类的情况,通常对于水质过瘦的判断,以水质透明度达到60cm以上为基本准则。其次是较肥或过肥的水质,水色整体呈现出草绿色、油绿色、黄色、红褐色等颜色,同时伴随大量的硅藻或隐藻,透明度整体低于30cm以下,但过肥和较肥的水质的区别在于,较肥的水质浑浊度本身比过肥的水质浑浊度更高,因此需要区分开来。

2常见的水质问题分析

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种是基于水质酸碱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水质问题,酸碱度是否超标主要根据鱼类的实际适应情况来评判,对于大部分水产养殖鱼来说,酸碱度要把控在7.8到8.8之间,这个区域是最适宜养殖与生存的,如果超出这个度,酸碱度偏高或偏低,对于鱼类而言,都会造成影响,诸如“鱼类缺氧现象”就是由于酸碱度恒指过低而导致。过高或过低对于鱼类的生存都是一种威胁,长期生存在酸碱度指数超标的水质环境中,鱼类就会出现生长困难或死亡的情况,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种是亚硝酸盐富集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由于长时间对于养殖环境不打理,鱼类排泄物大量堆积,其中分解除了亚硝酸盐,进而导致水中亚硝酸盐富集,造成鱼类出现生长问题甚至会引起死亡。另外一种,则是由于在消毒过程中,由于对消毒剂或消毒计量的错误估算,导致水质亚硝酸盐富集,进而导致问题出现。

第三种是蓝藻过多,蓝藻过多,会过度消耗水中原有的氧气,进而导致鱼类缺氧死亡。但是对于蓝藻的处理应当分时段分情况的进行处理,蓝藻本身生命力旺盛,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与态势不同,如果盲目进行处理,可能会加剧蓝藻的生长,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四种是重金属超标,重金属超标与当下自然环境的污染有着密切关系,且与上述三种情况不同,长期生活在重金属超标的水质中的鱼类,本身鱼肉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金属沉积,如果作为食物被销售,食用者也会因此出现金属中毒现象,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或留下一系列后遗症,因此重金属超标也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水质问题。

3围绕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水质问题会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解决水质问题迫在眉睫,但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3.1溶解氧和酸碱度的改变

供氧是水产养殖中为了防止鱼类缺氧常见的操作,但是在供应过程中,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的供应要求不同,如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水体中本身的DO就会降低,导致鱼类缺氧,鱼类会表现出不喜进食的情况,继而死亡。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对养殖池定期进行清理,并根据实际的季节与气候变化,进行放养密度的改变,科学地投饵,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检测,适当加入水体改良剂,以此来促进水质变化,改善水质。

而在上文中提高的酸碱度对于鱼类的影响,在解决过程中,也要从实际情况出现,如基于地域情况,不同地域的水质酸碱值不同,如果酸碱值较低,可以考虑适量加入生石灰与水反应,提升水的酸碱值,而如果酸碱值相对过高的话,则需要考虑漂白剂的加入。除此之外,要对于水体本身经常定期的开展检测工作,针对问题对阵下药。但需要额外强调的时,改善酸碱值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投放生石灰或漂白剂的量也要分情况而定,如果酸碱值过高,但不适宜投放漂白粉,也可以通过引入新水的方式来过渡。

3.2亚硝酸盐的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有很多,但都需要围绕不同情况来讨论,如果是由于池底淤泥过多久不清理导致的,就需要定期开展清理工作,确保淤泥不会厚;如果是由于鱼类排泄物过多造成的,则需要从投放饵料的数量寻找原因,看饵料的投放是否存在过多的情况,适当地减少并配合养殖池的清理工作,定期清理,可有效避免由亚硝酸盐导致的水质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溶解氧的投入与增加、培养硝化细菌等方式,来处理亚硝酸盐水质问题,这些都是相对有效且对于鱼类影响较小的方法。

3.3蓝藻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上文中提到,蓝藻本身是有成长周期的,它的成长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在10天左右,因此整体的生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在第一階段,蓝藻本身并不容易被发现,只表现在水体透明度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细致观察,如果发现存在蓝藻,就需要针对蓝藻投放一定的生物药剂,以此将蓝藻“扼杀在摇篮里”,避免蓝藻的过度生长。如果进入第二阶段,蓝藻则进入了疯狂的生长高峰期,它能够快速的覆盖整个水体,并不断吸取水中的氧气,同时也阻止了空气中氧气的进入,最终导致鱼类缺氧死亡。因此,在进入这一阶段后,为避免刺激蓝藻激增,主要可采取的办法就是先对水面上覆盖的蓝藻进行打捞,促使水面与空气接触,让空气中的氧气能够进入水中,然后对于水体进行曝气。进入最后阶段时,进入了蓝藻最难处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蓝藻出现了生长的交替,新旧蓝藻交替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二次生长,极难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首先是持续保持曝气,其次加入新水,观察蓝藻的生长情况,适量加入生物药剂来解决水质问题。

3.4重金属问题的解决办法

重金属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有很多种,同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具体讨论。本文对于几种常用简单方法进行简要阐述。第一种是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主要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完成对于重金属盐去除的工作,以此来避免水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出现,一般以加入氢氧化物、硫化物的情况居多。第二是物化吸附法,物化吸附法相对于化学沉淀法而言,是一种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吸附重金属来避免超标情况发生。第三种是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是相对于物理吸附法的另一种方法,生物吸附法主要是借助动植物来完成吸附,相对于物理吸附法和化学沉淀法,生物吸附法更加简单,但需要观察控制,避免微生物过度富集造成新的问题。第四种是生态修复法,生态修复法相对复杂,根据实际情况,要进行生态环境重构来实现对于重金属超标水质问题的处理。以上四种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水质问题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水质有问题,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可能由于水产安全诱发人员中毒受伤,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仅对于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阐述,而实际情况下有更多问题需要面对,望广大相关工作者能够继续深入探讨,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与思路,共同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秀臣.浅谈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9(07):145-146.

[2]周小利.浅谈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J].当代水产,2018,43(08):89-91.

[3]马从国,赵德安.水产养殖过程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497-10498+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