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5fe04464aa6c3_html_40e5e43c3d80fcaa.gif5fe04464aa6c3_html_dcb62e696d2e0934.gif

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分析

汪思远

合肥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本文进一步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对影响家庭金融资产拥有因素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融资;金融资产;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98840



一、引言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和金融业获得了快速稳步的发展,家庭财产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渐进式的社会制度变迁更使家庭在结构、功能和观念上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需求已从一般商品和劳务需求,发展到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倾向于多样化的资产组合。特别是 90 年代后期家庭金融需求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新一代金融消费群体更倾向于利用各项金融资产保障未来生活。本文基于我国 6 个城市 1170 户家庭的调查数据。重点从职业、收入、生命周期和区域维度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出城镇居民家庭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和资产选择行为的变化。

二、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在 2009 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储蓄,占据了城镇居民总资产的约 40%。而 2009-2010 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在诸如股票等金融产品上的比例赶超了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储蓄。根据 2008-2012 年的股票指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股票投资意向不是提前于股市变动就是落后于股市变动。根据股票走势图可以看出,2008 年全季度的股票指数达到了最高值高达 3000 点,我国城镇居民在股市上的投资逐渐增长,由当初的 30%升到 40%。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一)投资者的有限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中的决策行为人往往很难做到绝对的理性。当投资者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牛市行情后,通常会滋生再捞取大笔资金后继续花大资本去买高风险的投资金融产品的念想,即所谓的赌场效应。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投资者在经历了股市的下跌后,通常会产生把所投资的成本全盘收回的结果,所以投资的意向不会马上消除。

(二)投资者对于股市的反应不足或过度

由于投资者捕获股市信息的不足或者偏差,他们对市场的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使其敏感神经发生动摇,以致失去投资意愿; 当股市出现好转时,投资者却又通常喜出望外、过度乐观,过多的人投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下滑时,投资者又太过于悲观,马上收场,退出股票市场。

(三)社会互动对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人们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所以,当投资者在作出何种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周围人员的影响,即社会互动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由于人类往往会有攀比的本性,因此他们在投资股市时,就会产生当一个人大量投资某一股票时,其他人也会跟着投注,相反,都会一起撤出此股票。这就是当股市行情好时会一起跟进的原因。

三、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

3.1 按职业的家庭金融资产分布金融资产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无风险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我们根据家庭资产重要性程度,选取现金、储蓄和保险为无风险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基金和理财产品为风险金融资产。进入 90 年代以来,经济制度的急剧变化对不同行业或职业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从统计来看,职业对金融资产的构成以及金融资产中无风险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都有明显的影响。企业主、公司高管、专业人士等收入相对高的职业,掌握的风险金融资产和保险比例较多,而非技术人员、农民工等低收入人群,积累的总资产和金融资产相当有限,无风险金融资产比重较高,保险在所有不同职业的城市家庭都占据重要的比例。企业主可能由于自营资产比重较高.股票参与比例为 10.1%,低于专业人员的 15.5%,总的风险金融资产比重 26.6%也低于专


业人士的 31.7%。专业人士、企业主和技术工是参与风险金融资产的主体,这些家庭大多也是前两年“牛市”时期的积极参与者。不同的是失业人员虽然金融资产总量有限。但有限的资产中风险金融资产比重高达 22.3%。高出农民工和非技术人员。

3.2 不同收入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居民收入不同, 其拥有的金融资产总量、无风险和风险资产构成比重会有所不同,消费性支出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此.我们将受访者家庭收入的不同(月均家庭总收入超过 150∞元、6000—15000 元和 6000 元以下)。分别界定为高、中、低收入家庭。在这里,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是指各自占家庭总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消费性支出指消费性支出占家庭月均总收入的比重。根据调查结果,月均家庭总收入超过 15000 元的家庭共 60 户,占样本 5.1%,但这 5.1%的高收入家庭平均掌握了 28%的总资产,36%的金融资产总额。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使更多的钱聚集到高收入层,这个群体在生活消费饱和的情况下。把收人转化为金融资产。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高、中、低收人家庭无风险资产比例分别为田%、78%、圆%,风险资产比例分别为 31%、22%、11%,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性支出占家庭月均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81%、63%、

42%。说明收入差距引发的金融资产中持有元风险和风险资产比例的差距非常明显。处于不同阶层的家庭,其金融需求不同: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现金、转账和保障上; 中等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最为复杂,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金融产品;高收入家庭由于收入和财产的累积较多,其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和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上。

3.3伴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家庭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比例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 N 型趋势,这种情形刚好与储蓄相反。在全部年龄段中,持有的金融资产最多的是储蓄,大约可以占据家庭金融资产总数的 70%。处在 30 岁以下或 60 岁以上的投资者中, 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以及储蓄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74%、35%和 30%、

70%。但是处于 30 岁和 60 岁的投资者这个比例高达 57%和 40%。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不同年龄的投资者会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以及对未来期望不同,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3.4通过对户主的文化水平的调查可以看到,在储蓄方面, 中学文化以及以下的家庭会有高达 80%的人选择储蓄,而本科教育程度的家庭选择储蓄的比例只有 30%,硕士以及以上学历的家庭选择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80%,选择储蓄的还不足 2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资产选择的方向也会多样化。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对新式的金融产品不感兴趣, 只是把精力放在低风险的储蓄上,另外他们还是典型的羊群效应的跟进者,因为他们对金融产品的理解以及辨别能力不足,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互动影响。

四、总结语

综上.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和资产选择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职业、收入水平、生命周期、金融需要和金融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和资产选择行为。虽然当前城镇家庭储蓄动机还是比较强,在银行存款、基金、股票、保险、债券、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黄金、外汇、期货、权证等众多金融产品中最倾向的品种依旧为银行存款,但家庭金融意识已有了很大提升,相信未来城镇居民家庭财富的提升会增加家庭参与资本市场的概率和深度,资产结构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参考文献:

[1]卢家昌.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基于江苏南京的微观调查数据[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DOI:10.

5fe04464aa6c3_html_7ae37c328b92625d.gif5fe04464aa6c3_html_e222e10ea38d0375.gif

银幕内外·Insideandoutsidethescree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