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分析

熊兵

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 江苏扬州 211400


摘要: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设备呈现类型众多、数量庞大、技术新等特点。电网运行过程中变电站各个元器件随之产生大量数据,数据的多样化考验变电运维人员的处理能力,如何对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分析、应用,尽可能发挥变电运维数据的作用,成为新时代下变电运维技术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目前,变电运维存在表单多、杂、繁的现状,运维记录大多仍是纸质化形式记录,存在易丢失、查找难、分析慢、离散化等不足,记录分析以人工为主,效率低且主观性强。

关键词:智能电网;控制技术;变电运维

引言

变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情况存在直接联系,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会决定电力资源的安全运输情况,因此出于保障电力资源安全运输的考虑,必须先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力度,通过让变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来提升电网的电力能源输送质量。

1 变电运维的智能化体系结构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上来看变电运维技术内的智能化技术分为以下三层。(1)过程层。过程层内主要包含变压器设备、断路器设备、电流互感器设备以及隔离开关设备。(2)间隔层。间隔层作为控制层和过程层中二次处理设备,主要包含保护以及监测等各项设备。(3)站控层。站控层作为变电站系统内最高级的智能化管理设备,主要包含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站控层会控制智能化的设备。例如,操控开关、信息交互以及监控设备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流程问题

变电站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保障机制构建尤为重要,相关人员应严格控制操作过程,规范设备管理工作。实践工作中,部分智能变电站人员对设备规范化操作方案应用不足,未能使用相关技术,检查与维护设备,使得设备维护出现不及时与不合理情况,影响设备运维效率。此外,设备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构件老化、规格和参数与最新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在设备维护中,应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更新技术方案。

2.2 信息安全问题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中信息数据占重要地位,是各项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传输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维护管理过程的稳定性。在智能变电站运维过程中,需要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对影响信息数据获取和安全使用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例如防护技术应用不到位、设备维护人员安全意识较差等。实践应用中,智能变电站设备在受到外界干预后,容易出现管理系统崩溃问题,应高度重视,研究科学合理的维护对策。

2.3 变电运行设备电压问题

要想确保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必须提高供电量。在增加输电量当中,输电线的架设是至关重要的。电线架设方式是多样化的,架空类的线路非常容易受到雷击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电压问题,使得变压设备绝缘部分出现较大的损坏。当情况严重时还容易出现设备保障、火灾等情况,这对变电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3 应对措施

3.1 强化信息安全

1)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具有较强的自检功能,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故障的自我发现和预警处理。相关功能实现的基础是信息资源传输,即在2次设备实现监测过程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合理使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使得设备工作性能显著提升。为提升操作稳定性,对故障进行全面系统监督,应重视故障信息获取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错误的警报信息进行筛选与剔除,使得维护措施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2)设备运行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时,装置指示灯会发生颜色变化,并且发出警报信息,对影响范围和故障发生的主要部位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工作能力,需要严格规范信息应用的安全性,及时识别与处理电力设备的运行故障。

3.2 强化效能优化体系

以监测所获的电费总价、电价、分配容量以及峰谷平用电情况预警信息为依据,能够对智能电网的实际电能运用成效加以确定,并以故障发生类型、故障频率、无功受罚、造成危害等进行综合考量,注重明确输电线路的具体改造方案,释放输电线路的载荷效能,并强化智能电网的运维支出整体效能。可以对电能损耗、载荷饱和度以及维护效果相关数据信息准确识别至对应信息,用于判断配电网在开展运维工作时,是否产生不合理之处,能够运用智能信息决策处理单元对碎片式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值班工作人员与远程调校工作者,可以对系统统一整合反馈的运维数据记录为依据,科学编制配电网的运维电能效调研报告。之后根据电网能效评估报告,对配电网的能效不佳进行分析,确定配电网运维中发生的故障设备、设备性能、系统布局合理性,是否存在智能分配漏洞,以及用电严谨是否严谨和用电异常等情况,汇集全方位信息共同提出智能配电网改造升级方案。最后对制定的配电网统一改造升级方案统一汇集,应用于实际配电网运维工作中。最终根据配电网改造升级方案的应用效果,及时做好配电网中用电负荷线路评估,工作环境评估,替换设备折旧,采购新型用电设备,安装测试用电设备等一系列工作,对比分析后最终得出最优化的配电网升级改造方案。

3.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的使用环节,为显著提高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的效果,电力企业就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制定变电设备维修登记制度,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防发生各部门或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针对变电设备要履行定期保养制度,对相关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操作人员熟练使用变电设备和操作的准确性等进行检查,持续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变电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充分调动维修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变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同时,针对变电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以及对应的损耗情况也应加强预测处理,随时关注变电设备库存情况,尽量预防因设备损坏彻底而没有后备设备,耽误工作进程;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变电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因为变电设备本身牵涉到的领域相对广泛,还囊括了诸多先进的科技和技术,而变电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本身就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维修人员在掌握专业维修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对变电设备提高维修保养意识,细致了解对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把英语学好,准确理解一些进口变电设备的维修保养事项,更好地完成变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管理。

3.4 提高变电设备维护人员专业素质

变电设备的快速发展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巡检、运行分析、维护管理以及缺陷处置等有更好的掌握,所以维护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很是必要,这也是变电设备运维质效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工区管理部门要重视变电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还要根据运维工作要求制定考核机制,然后再根据考核所暴露的变电设备维护中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提升工作。同时,各变电维护管理班组,也应注重班组内部管理,严格执行班内二次考核要求,落实好变电设备运维要求,促使其不断补充变电设备维护知识。

结束语

在智能变电站设备维护与运行中,应分析其中的主要应用技术,运维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基础设备、1次设备和2次设备进行全面检测与管理。同时,注重对管理过程的优化和信息安全控制。相关运维措施的应用,也有利于提升变电站服务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军,郑维权.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4):244-246.

[2] 王东峰,王旖旎,于洁.异步电机分级离散变频软启动器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