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曹倩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在妇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护理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在一年期间收治的 124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然后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经过对所选患者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风险预防与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妇科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相应的对医疗环境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各方需要,医院在开展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优质的治疗护理服务。并且,对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比如操作错误、给药错误等问题,尽可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也为改善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均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妇科患者,在患者及患者家属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平均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41.56±5.23)岁;研究组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3.09±5.09)岁。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使用妇科普通护理模式,做好各个护理进程,并且给患者进行检查和用药等等。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下面是详细的护理内容:(1)风险因素分析:因为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目前常见的有护理人员责任心较低、专业知识不足、风险意识较差、护患沟通能力较弱等。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风险因素管理措施,并对内科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他们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其风险意识,增强护士的责任,贯彻落实好各项风险管理措施。(2)遵医治疗风险:要不断增强主治医生的职业责任感,保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将护理的过程和情况及时告知医生。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家属采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按照医嘱的要求进行操作,减少矛盾事件的产生。在医嘱执行中,首先对医疗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如果碰到难题就要和医生做好交流。(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决心,为患者提供心理暗示,促进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在手术之后身体上容易产生的应激反应与相应的解决措施,让患者对于疼痛感心理有所预期[1]。(4)药物管理:因为妇科的特殊性,其用药需非常谨慎,同时其药物敏感性也比较强,因此一旦出现服错药则极易造成医疗事故,对此应对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并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或医生进行处理[2]。(5)改善病区环境:对于妇科患者来说,良好的病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在确保病区安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居住环境,对病房定期通风、消毒。在病床上加装防护栏,避免患者意外跌落导致摔伤。(6)饮食指导:要给予患者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食谱。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进行观察,确保患者的饮食合理。按照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运动指导,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和理疗期间均使用监测装置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分别记录接受常规护理和风险预防护理的患者的相关数据。观察指标:向全部患者以及家属发放护理质量评分调查,分数越高则说明其护理质量越高,同时,对患者住院其中产生的护患纠纷以及用药错误和突发事件等等发生例数进行记录。无论病人接受何种护理,都应记录病人心理状况的变化。关键是要记录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是否会感到不适,身体部位的疼痛程度,常见的风险事件有:跌倒、压疮和静脉炎等。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心理变化,以及是否会因为生活用水区域的不满意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对护理纠纷的风险、隐患和发生概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5fd6f7da32b56_html_6ef8f94c69977ec8.png

表 1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出现风险事件的情况,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如下: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跌倒,2例患者出现压疮,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总发生率为8.06%,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跌倒,3例患者出现压疮,4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6.12%(10/62),研究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2,P=0.000)。

3讨论

医疗行业中,不管是治疗还是护理,都会存在着一些的潜在风险。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就能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设置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3]。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同时,对照组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总结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并根据本部门特点改进工作流程和细节,确保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失误,定期总结存在的风险事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8.06%,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6.12%,研究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更低(P<0.05),在其研究报告中患者经过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后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仅为9.68%,说明该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具有可靠性,在护理质量评分中,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分(98.21±1.48)分,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2.36±3.15)分,相比之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患者更加愿意配合这种护理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4]

综上所述,结合试验结果,在妇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申娇.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9):123+140.

[2] 李玉霞.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151.

[3] 周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8):168-170.

[4] 王新侠.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