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社区创业的解读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4

关于未来社区创业的解读与思考

曾繁涛 张成聚

苏州众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13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高房价、创业成本高、扶持政策机制颁布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创业的实现,阻碍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未来社区创业是浙江省提出未来社区建设九大场景之一,创业在社区建设中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创新功能。未来社区创业是在未来社区其他功能场景协调建设下,围绕建立双创空间、人才公寓及创业机制保障等措施为创业者提供初始创业条件,实现社区功能的全面化,促进居民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浙江省发布未来社区文件解读以及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创业部分的实例分析,将未来社区创业概念、内涵、指标和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总结,为更好的理解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未来社区;创业;内涵;指标;路径

1.未来社区创业概念的由来

未来社区理念的前身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智慧社区”概念。1992年国际通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第一次正式提出“智慧社区”的口号。1996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合作推出世界首个智慧社区项目。2000年世界智慧社区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开始举办世界范围的智慧社区评选活动,中国天津和台北两个城市也曾位列区中。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同时,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单元也再一次被提及。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为未来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9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继特色小镇之后的这一概念被视为浙江“十三五”期间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之一。2019年3月20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其中在指导思想中明确: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创业、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未来社区创业是顺应未来生活与就业融合新趋势,服务于未来社区建设,满足社区人员的创业需求,解决以往社区建设功能单一,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促进人、社区和城市三者之间良性发展的纽带之一。

2.未来社区中创业

2.1.未来社区创业内涵

未来社区创业与社区居住、商业、教育、医疗等传统功能不同,创业在社区中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创新功能。试点方案在主要任务打造未来创业场景中要求:搭建社区“双创”空间,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培育,按照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特色创业需求,配置孵化用房、共享办公、家居办公(SOHU)等“双创”空间,配套共享厨房、共享餐厅、共享书吧、共享健身房等生活空间,营造社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激发共享经济潜能,依托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健全特色人才落户机制,推出多类型人才公寓,采用定对象、限价格等方式,建立利于招才引智的出售出租政策机制,吸引更多特色人才安家落户,打造各类特色人才社区。

根据试点方案要求,未来社区创业场景是以“创社区所需,创生活所望”为核心,以更加贴近生活、有烟火味、人情味的社区创业为主题,并支持邻里、教育、健康、服务等其他八大场景的创新理念,以生活、文化、知识为主题进行创业研究。坚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有高性价比的创业空间,适应社区创业需求;必须有开放共享的创业服务,降低社区创业成本;必须有暖心贴心的创业机制,把握创业尺度规模,以期达到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多更近、又便宜、又好的创业空间与机会。

2.2未来社区创业指标和规划实例分析

2.2.1未来社区创业指标

试点方案中未来社区申报基础条件:基于5-10分钟生活圈服务需要,原则上以50-100公顷为规划单元,试点实施单元不低于20公顷,试点项目分为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大类。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浙发改基综【2019】138号(以下简称“试点通知”)要求,未来创业指标如下表:

表1 未来社区创业指标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内容

未来创业指标

创新创业空间

约束性

配建300平米以上的社区双创空间,提供弹性共享的办公空间、复合优质的生活服务空间等功能空间

指导性

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双创空间,根据社区布局,业态等条件灵活设计空间产品,打造高性价比办公场所

创业孵化服务及平台

约束性

依托智慧平台搭建创业者服务中心功能模块,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完善创业服务机制

指导性

搭建社区众筹融资服务平台;建立社区创客学院;促进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

人才落户机制

约束性

建立住房租售“定对象、限价格”的特色人才落户机制;配建人才公寓;规划新建类出售均价不高于周边均价

指导性

建立创新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引进年青高层次人才落户;打造各类特色人才社区

未来创业指标着重指出了未来社区创业的三个方面:创新创业空间、创业孵化服务及平台、人才落户机制,并分约束性和指导性给出了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未来社区创业的规划设计确立方向和目标。

2.2.2未来社区创业规划实例分析

实例1:鹿城集新未来社区设计方案

项目总用地面积68hm2,实施范围约20公顷(不含绿化和道路),总建筑面积1317219㎡,其中创业指标共计70350㎡,其中人才公寓面积44800㎡,双创空间25000㎡,创客学院550㎡。创业占总建筑面积的约5.34%。

实例2:嘉兴南湖甪里未来社区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规划单元面积108.42 hm2,本次设计范围包含南北两个区域,实施区域总面积26.82公顷,总建筑面积950000㎡,其中创业指标共计110300㎡,其中人才社区面积100300㎡,双创空间10000㎡。创业占总建筑面积的约11.61%。

表2 未来社区创业规划实例指标对照表

指标名称

指标性质

实例1

实例2

重点说明

创新创业空间

约束性

配建超过25000㎡的众创空间,提供实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创新中心)与虚拟空间(含远程办公)和云桌面等共享设施

配建超过10000㎡的智慧办公空间,提供近140个共享工位、超过50间共享办公室、10间会议室和大空间休闲区。同时提供共享虚拟办公设施(含远程办公)和云桌面等设施

实例1:项目位于市区最大的商品集贸中心,商业氛围浓厚
实例2:项目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区域,地处杭州、上海、苏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之间,区位优势明显。且南湖区同时也是嘉兴市中心,具有较高的经济、政治地位

指导性

配置打造高性价比办公场所,包括超过10间公共会议室,近400个联合共享工位,大空间休闲区等

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引入商文旅产业,打造建筑师之家、剧作家角

创业孵化服务及平台

约束性

提供智慧平台的创业服务功能模块开发,促进中小型企业入驻特定功能的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通过设施共享,科技创新、与享受平台的服务来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加效益,建立完善创业服务机制

搭建创业者数字化服务中心平台,全方位对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财税和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对创业者提供针对其市场、产品与设计等企业数字化共享服务;并对特定创业人群,提供专项扶持资金和创业辅导服务;开设创客学院与定期创业讲座

实例1:科创教育综合体引入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长夜基地,以类中关村基因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模式,以“1+6+N”建设路径,着力打造浙江省双创发展的样板
实例2:利用嘉兴科技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产业吸引和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在“1341”完整产业体系,千亿元规模工业基础上,引入创业空间专业运营商运营,打造嘉兴创业示范点

指导性

在方案设计中已搭建社区众筹融资服务平台,并建立社区创客学院,与社区积分系统连接,促进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

开设创客学院与定期创业论坛和讲座;通过数字化平台搭建社区众筹融资服务平台,促进资源、技能、知识等全方位共享

人才落户机制

约束性

在方案设计中,人才公寓规划面积达44800㎡,以配租型为主,配售人才公寓面积不少于人才公寓面积的40%,并建立相应机制,满足申报指标要求

配建100300㎡的人才寓所,建立人才落户智能筛选系统,实行低价租赁、低价售卖等措施

实例1:未来社区申报中,核心指标总人口7665人,其中回迁5700人,引入人才1965人
实例2:未来社区经济技术指标入住总户数6650户,其中人才公寓2000户,安置房1300户,商品房3350户

指导性

一站式办事大厅与政府的人才引进打通,建立创新人才落户绿色通道;根据创业空间的特色,打造特色型人才聚集

使用人工智能对俊才候选人进行智能化筛选;实现一站式人才引入手续与机制

通过试点通知与规划实例指标对比,在创业空间需求指标上实例1、2比试点通知指标大很多,主要原因是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性和政治性影响力强,对整个城市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同时,也考虑到创业这一功能是区别以往小区建设的鲜明特点,体现了人本化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创业孵化服务及平台建设上,实例与试点通知指标基本一致,实例1、2均满足试点指标的要求,依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借助科技类产业进驻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现在前沿的云计算、物联网和5G等技术打造智慧化平台,通过搭建创业者服务中心功能模块、双创空间运营管理模块、搭建社区众筹融资服务平台模块、社区人才公寓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以实现创业智慧平台的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平台条件。

在人才落户机制上,实例1、2均满足试点通知指标的要求并对指标进行了深化和解读。规划新建多数量的人才公寓以吸引人才,根据地方管理特点创新落户办理程序,建立人才评价及筛选机制。

通过实例与试点通知指标对照分析,未来社区创业作为未来社区建设九大功能之一,体现了人本化和数字化的价值坐标,为居民创造了更多更近、又便宜、又好的创业空间和机会,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3.未来社区创业实现的路径

未来社区创业是未来社区建设的一项新功能,如何让未来社区创业成为现实并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我们认为可从未来社区创业空间打造、创业服务支撑和创业机制保障三个方面来解决。

3.1创业空间打造

3.1.1基于创业要素集聚的创业空间布局

基于创业要素集聚的创业空间布局要求就是创建更多就近就业的空间和机会。地理位置及周边经济发展条件是建设未来社区的重要条件,在创业要素集聚上,首先,在邻近公共交通中心布局,利用交通的高效性和和外部资源接触的便捷性;其次,在邻近公共服务中心布局,利用服务的集中性和信息的丰富性;最后,在邻近进智力中心布局,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提供展示和实践的平台。

3.1.2.因地制宜的创业空间组织

未来社区创业空间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独立型和共享型,独立型是指独立占地的创业场所,比如说创业基地。共享型是指如与传统办公、公共服务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共享等,在空间形式上相对应的有创业基地共享、联合办公空间、一键式创客微社区、创业咖啡等。另外,在空间共享上可采用弹性灵活的方式与社区资源深度嵌入和整合的空间组织模式。

3.1.3.建立创业空间功能模块

未来社区的创业空间功能模块分弹性联合办公模块与活力创业交往模块。弹性联合办公模块,主要分为办公会议和其他配套分类,重点突出联合办公模块,与传统创业传统办公室相比有自由弹性的特点。包括独立办公室、固定办公位、移动公位等办公方面的子模块,独立会议室、共享会议室等会议方面的子模块。活力创业交往模块,包括项目路演大厅创客学院的相对正式的创业交往空间,促进创业者和投资者、媒体等外部组织更加便捷有效的社会交往。

3.1.4.创业空间的运营

未来社区创业空间的运营,可分为社区自持运营和引入专业运营商运营。社区自持运营易于总体统筹,有利于创业空间与其他社区空间弹性共享的实现,以及促进优惠等创业扶持政策的实现。但是,该模式对于社区的运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引入专业运营商运营,以出租形式为主,由专业的创业空间运营商整体负责运维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专业的空间,运营商更有经验,怎么去营造出一个多元活力的创业空间,也有相对更加资源丰富的创业服务生态。但是,诸如像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创业优惠政策的衔接落地,还需要社区方、运营商充分的沟通来保障。

3.2创业服务支撑

3.2.1关注前期、链接后期的全链服务

创业可划分为苗圃阶段、孵化阶段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未来社区的创业主要是服务于初创企业草创团队创客,以基础性办公、特色化的创业服务及创业者服务中心为重点。

基础性办公服务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设施类服务,包括保安、保洁、前台打印等标配的办公服务和其他增值性的优配办公服务。

特色化创业服务主要围绕创业前期的核心需求。一是社区众筹平台,针对社区创业,可以开展融资金额较低的项目;二是创客学院,可以建立社区创业教育课堂,邀请成功创业者、各领域专家来举办公开课系列讲座;聚焦中小企业的创业,开设职业培训课程以及各类创业成果展、创业脑洞、交流分享会等;定期围绕社区创业主题举办高质量的双创大赛和定时定向的向创业者推送最新的国家政策人才政策创业优惠政策等。

创业者服务中心要求打造一个有创业者发布需求,第三方提供服务,同时双方互评互联互惠的一个创业服务生态互动服务圈。

3.2.2打造高效智慧化办公

针对办公空间运营管理方面,可以实现办公空间共享会议室的线上一键预约使用,以及空间的整体能耗使用情况分析与管理;针对办公效率提升方面,鼓励采用扫码开门人脸识别等智能考勤系统,鼓励通过云打印、AR会议、无线扫码投屏,云共享文件等形式,形成智能会议系统实现办公服务的高效化;针对办公环境配套可以提供无人便利店、自助咖啡机、自助充电宝等,让社区创业者享受更舒适、便利的办公环境。

3.2.3搭建社区创业智慧服务平台

社区创业智慧服务平台,把所有线上功能纳入其中,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一是双创空间运营管理模块,主要可以提供空间的智慧管理、空间的预约使用、动态分析等等功能。二是创业者服务中心模块,是服务功能的问题模块,也是相对最核心的服务模块,主要可以包括像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其他的创业可能会需要的服务。三是社区人才公寓管理模块,主要可以提供人才公寓的申请管理生活服务等功能。

3.3创业机制保障

创业机制保障是未来社区创业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完善的创业机制保障能极大的促进创新创业的实现,通过以往机制保障政策的梳理,未来社区创业机制保障应在人才评定、安居政策及创业扶持等机制保障上进行落实。

一是特色人才认定机制,如:学历落户、技能落户、职称落户、投资落户、纳税落户、积分落户等,打破唯学历人才定义,结合当地对特色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特色人才对当地产业的贡献实绩。

二是贴心的人才安居政策,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给予各类人才不同额度的购房补贴或租金补贴(补贴式);限定未来社区内人才公寓与人才用房租金或售价均低于市场价(限价式);租赁社区内人才公寓,享受同等的户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租购同权(限人才公寓)),积极探索以房引才,按照分层分类原则,对试点项目新引进的人才根据其专业水平、业绩贡献等,分别给予住房奖励、购房优惠、房租减免等奖励政策。

三是贴心创业扶持奖励政策,鼓励试点项目入驻人才,利用居所、共享办公空间等开展自主创业,参照相关支持政策给予税费减免、补助发放等优惠;试点项目主体自主探索深化,如:鼓励社区创业者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作为奖励,社区为创业者适当降低租金等成本。

四是在创业机制保障制定中也应同时考虑社区创业空间除提供给社区居住人员创业外,周边创业者也可以申请来社区创业空间创业。新建普通住宅,以满足未达标人才标准创业者入住,社区创业者也可以自由居住在周边其他城市区域。

4.未来社区创业建设的思考

未来社区创业作为未来社区建设主要打造的九大功能之一,为解决城市社区建设社区服务设施薄弱、新小区住房入住率低、职住分离情况严重等问题,通过创业场景的营造,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及和谐的创业氛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社区创业规划中,应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以及未来社区其他场景协同规划,并不断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应社区创业的需求。要把握好未来社区的创业不是产业,不是制造业,而是更贴近生活与各个场景息息相关的创业,需要更精细化、精准化的匹配和满足之于创业主题的需求;二是注意降低社区创业的成本。未来社区创业需要更加强调普惠性和高性价比,在保证创业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打造暖心贴心的社区创业氛围;三是把握好创业空间的规模尺度。未来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以生活,居住为主,需要有创业的板块,但是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创业空间的规模,比例按需而配,量力而为。

参考文献:

[1]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贝氏建筑事务所.鹿城集新未来社区设计方案[Z] ,2020.1.9.

[2]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贝氏建筑事务所.嘉兴南湖甪里未来社区项目方案设计[Z] ,2019.11.25.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R], 2019.3.20;

[4]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R],2019.3.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