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广度及深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广度及深度探索

郭锡镇

惠安县螺阳中心小学 , 福建省 泉州市 362100

摘要:伴随社会的进步,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越加重要,对于人们的影响深远。因此,在小学时期就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思维层面上加大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层次的阅读,体会情感并掌握阅读方法。本文基于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广度以及深度相应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有效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良好阅读中得以成长,推动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广度;深度


引言: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的学习,阅读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关系到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在新时期阅读课堂的创设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对阅读内容的感性认知,也要产生理性的分析,也就是在阅读中不仅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阅读内容,合理设计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在阅读能力的增长中也得到思维品质的强化。

一、疑问探究,拓宽小学生思维的广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地位,引领学生自主的质疑与思考。通过带领学生质疑,学生可提出有效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过程就是积极的学习过程[1]。在开展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阅读、思维等各方面能力会得到发展。

(一)质疑课文题目

题目在文章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如,表示主要内容、展示中心思想等。解读课文题目对于文章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文章题目的分析,通过适当问题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如,在《军神》的探究中,教师引领学生依据题目质疑。教师可围绕题目组织学生发出质疑,军神是谁?人怎么可能会成为神呢?……教师可先帮助学生将同类型的问题划分到一起,并将问题依照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排序,与学生共同前往文章中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全文内容的理解。在此阅读探究过程中,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会发散思维,将自己本身思维的广度拓宽,强化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分析文章细节

在语文课文中,很多的细节在理解上有着一定的难度。但,同时,这也是深入解读文本的重要信息[2]。教师要善于发挥细节在阅读学习中的优势,引领学生在细节的深入探究中领悟文章。

例如,在开展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中,教师引领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内容分析,加大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圈画斩钉截铁、紧跟等不同描写,在相关词汇中感受狼牙山五壮士在面临生死时其行为与选择。通过细节方面的描绘充分的展现了五壮士的决心。在学生阅读中,通过这些描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无畏。以此种方式在细节方面深入探究,可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打破,思维的广度得以拓展。

(三)设计开放问题

在阅读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加入具有开放性质的问题,可真正达成拓展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品悟文本,挖掘小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思维的深刻性是其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的思维特征之一。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体现在其深入进行问题的分析。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结合语言材料加大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体会文章内涵,感受作者文字应用之妙。

(一)理解关键词句

学生的阅读学习,就是作者、教师、学生利用文本开展交流的过程。在课文的学习中,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可以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分析文本。在进行关键词句的理解上,可应用的方式很多。如,共情、联系上下文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手段,通过关键词句实现小学生思维深度的拓展。

例如,在《穷人》的学习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深度解读中,可从关键字着手,深入挖掘,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含义。在对丈夫的心理想法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在这其中,有一个字让人听了就想掉眼泪。引导学生说出熬字。同时,带领学生分析,可以将熬这个字换一个词吗?你能从熬字中读懂什么?在对熬字的解读中,能够体会到渔夫的善良。渔夫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更苦吗?不,他想到了,但他依旧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通过熬字,学生能充分的感知渔夫自己的生活已经很苦了,却在明知代价的基础上还是坚持抚养孩子,熬过去,使学生加深对渔夫善良品质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也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开展对比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标的带领学生对文章的表达进行解读,可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度。对于小学生来讲,对比是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应结合阅读内容,通过不同事物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文章内容更深入的感知,也强化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如,在开展《落花生》的学习之中,教师以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分析,思考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教师引领学生分析,父亲是怎样通过对比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学生自主开展对文章的阅读,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比较。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泥土之中,而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则是高高的挂在枝头。父亲通过不同事物与花生对比,感知花生的不求虚名且默默付出的品质。同时,借助花生实现对作者的教导,明白人生道理。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对文章分析与解读,可以在明显对比中感受到花生的默默奉献,更是在比较中体会花生的品质,在文章中教会作者人生道理,在学生阅读中强化学生人生品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在今后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树立人生目标。

(三)读写结合领悟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落实,语文教师要将以往应用教材的形式转变,同时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阅读与写作之间联系紧密,可强化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也能让学生深化对情感的体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契机,将阅读与写作综合,在阅读中教会学生更多的写作技巧,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写作中加深学生的情感领悟。

比如,在进行《慈母情深》的阅读中,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的同时,引领学生达成对文章深入的分析。教师引导,在本文中,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向母亲要钱买书的这样一件小事,利用细致传神的外貌、语言以及动作等描写形式,使大家在阅读中感受到母亲的日日辛劳,对作者读书的支持以及母爱。同学们,请你们也尝试着用这一人物描写的方式写作,写一写自己的家人。教师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写作,在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中可以更加深刻的领悟内涵,也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爱,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达成对文章有效品读的目标。

结束语: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从前的教学思想、手段等,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精心设计教学,为学生创建轻松高效的阅读课堂。在实际开展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思维上的训练,联系阅读内容思考对学生的训练方法,将小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真正的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深化对知识内容的领悟,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为今后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拉毛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47.

[2]左藩娃.新媒体环境下语文阅读课教学创新[J].文学教育(下),2020(10):87-88.

[3]蔡琦.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9(25):130.

[4]王海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不断提升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