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教师的成长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教师的成长之路

宋俊英

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 3254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所以,想要教好书,先做读书人。笔者通过分析教师阅读现状,对教师阅读的方式、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倡导阅读成为教师一种细水长流的成长方式,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教师阅读 专业成长 阅读方式

新课程改革后各种培训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思想的冲击,在我们的脑海留下一些印迹,需要我们静下心进一步咀嚼、内化,而在平时实践中更需要一种持续性自我修养,阅读无疑是教师成长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先生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一、教师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某校教师年人均读书量4.69本,51%的教师几乎不读书,有半数以上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至于不读书的原因,49.4%的人认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说“没有习惯”,业余时间一般是看娱乐和各种应酬。可见目前学校教师开展读书情况不容乐观:

一是教书不读书现象。“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他们共同的工作感受,如果是班主任,还得“熄了灯,想学生”。有教师调侃自己“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是教师阅读功利性强。阅读尚未成为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三是教师阅读热情低。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阅读。令人遗憾的是,教师的参与热情往往不如学生。

二、专业成长呼吁教师阅读

教师不读书又怎能以专业水准与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量的交流?读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可以从三方面去认识。

一是从“博”的角度说,教师应不断地汲取新知的营养,“人不学,不知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讲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二是从“专”的角度说,教育正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和发展,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在引领我国教育的前行,课堂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读书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三是从“用”的角度来说,教学是一个教师内在文化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事实证明“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三、教师阅读的方式

1.任务读书法

学校行政根据本校教师的阅读现状,有意识有目的地布置读书内容、读书数量,并要求教师在此基础完成相关作业,如撰写读书笔记等,这便是带着任务读书。在当前阅读未成为学校教师的生活习惯前,学校有目的地布置阅读任务是促使教师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比较好的方法。

2.问题读书法

所谓问题读书法就是教师带着教育或教学过程的问题,去书本中寻找相应的答案,再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现象,从学校和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偶发事件等活生生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很快进入实践研究中,这样的研究有针对性、实效性。

3.课题读书法

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主题,有目的地寻找相关理论书籍进行阅读,使得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升,操作策略更为完善。教师从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技巧知识和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教师必须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使课题向深层次方向研究。

4.休闲读书法

一个人读书有不同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休闲读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博览群书。休闲读书讲究的是读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休闲读书不仅仅乐在休闲,对书本中跟教育有关的内容也应予以广泛关注,对感兴趣的内容,也可在实践中进行对应研究。在研究中捕捉灵感,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水平。

四、教师阅读的内容

教师职业首先是一种社会需求,教师是一种社会发展道路中参与建设的角色之一,因此,教师的阅读,不仅关系到教师成长史的色彩,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阅读成长史。既然如此,教师尤其需要读书,不仅要读有益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书,还要读一些能够让自己修身养性的书。在此推荐几类书籍。

1.读哲学著作

教师是成年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形成了完善的、正确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在哲学著作中,许多理论对人、对事、对工作都很有指导作用。

2.读专业教学著作

这是为提升自我专业素质而读的书,也是教师必须要涉猎的书。一是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关于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书籍;三是关于报刊书籍;四是学习学科专业知识。

3.读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

一是读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争事迹的书。没有一份工作是没有麻烦的,谁都不能一直充满斗志,从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中去感受力量,面对困苦人生;二是文艺类书籍;三是读家教等方面的书籍。

4.读心理学书籍

现代社会的人除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如《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都会给我们留下一笔笔浓墨重彩的思考,也为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这些书籍中,找到自我调节的方式,使得自己每天都能充满精力地去面对生活。

五、读书的技巧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每天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读书的质量,要有一点读书的小技巧。

1.翻烂一本经典

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教育的还是文学的,你可以选一本最爱,反复读,把主要内容装入脑子里,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这样就会熟烂于心,脱口而出,进而能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有一本看家的书。

2.主攻一个专题

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的专题很多,我们读书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深挖一口井。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的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的事务,可能一无所成。”六个月到一两年,甚至用更短的时间,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

3.精研一位名家

例如管理者可以研究李希贵;班主任可以研究魏书生、王晓春、丁榕、万玮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研究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盛新凤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有关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

让我们用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中那句经典的话共勉:“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参考文献】

[1]赵玉生著:《教师专业发展:理性沉思与心灵告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刘济良主编:《哲学之思: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3]常生龙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