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探讨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郑笑

新沂市人民医院 江苏 新沂 2214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时间设置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依照产妇生产的顺序将其分为前38例对照组和后38例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中药熏洗治疗,对比2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硬结情况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切口肿胀发生率2.63%和硬结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肿胀发生率23.68%和硬结发生率15.79%,P<0.05;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愈合优良率97.37%,比对照组产妇的切口愈合优良率81.58%高,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应用重要熏洗方治疗,效果显著,对促进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重要熏洗;产后会阴切口感染;效果


在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的生产过程中,会阴侧切术是缩短产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存在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则有可能出现会阴切口化脓、缝合层裂开的情况,二次缝合效果有限,且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严重伤害[1]。因此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是产科中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就中药熏洗方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76例会阴侧切产妇生产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依照产妇生产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3至36岁之间,平均(28.64±2.67)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2至35岁之间,平均(28.71±2.83)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8例。对比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治疗,在产后的1到4天内用棉签蘸取0.5%碘伏消毒液擦洗会阴切口、外阴以及肛门部位,再用纱布浸润后覆盖于会阴伤口表面,每次1小时,2天1次。在产后第4天拆线。

观察组患者予以中药熏洗治疗,药方配伍为金银花、马鞍草、艾叶、蒲公英、各25g,地榆、败酱草、大黄、芒硝各15g,大火煮沸取汁150-200mL,将药液加入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中,置于储液槽内加热,待蒸汽冒出后指导产妇调整卧位,采用仰卧屈膝的姿势,并对产妇会阴部进行清理。将室内温度调至舒适度,或使用浴巾将产妇双膝包裹,并在产妇身下铺垫尿垫,在指导产妇做好准备工作后,将治疗仪的蒸汽喷口对准产妇的会阴部以及肛门部位,让会阴切口能充分受到中药汤剂蒸汽的刺激[2]。结束后对会阴部、以及周围部位进行淋洗。1天1次,连续治疗4天,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 对比2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和硬结情况,观察产妇会阴皮肤情况,若切口处皮肤高度与健侧皮肤高度相差1cm,则视为轻度肿胀,若会阴处皮肤比健侧皮肤高出2至3cm,且范围稍大,则为中度肿胀;若肿胀高度在3cm以上,面积较大,则为重度肿胀。硬结情况根据拆线后阴道后侧壁、会阴侧切处有硬结,以及触碰时有硬结触感为诊断标准。(2)对比2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治疗后产妇的切口愈合较好,并无不良反应则视为优;若切口处有炎症反应,有红肿、硬结等情况则视为良;若无达到上述标准,或是切口化脓需要引流处理则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研究,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会有阴影切口的肿胀和硬结情况以及切口愈合情况用%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会阴切口肿胀、硬结情况

观察组产妇的切口肿胀发生率2.63%和硬结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肿胀发生率23.68%和硬结发生率15.79%,P<0.05。

表1对比2组产妇的会阴切口肿胀、硬结情况(%)

组别

例数

轻度肿胀

中度肿胀

重度肿胀

肿胀发生率

硬结

观察组

38

1

0

0

1(2.63)

0

对照组

38

4

3

2

9(23.68)

6(15.79)

X2

--

--

--

--

7.369

6.514

P

--

--

--

--

0.007

0.011

2.2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愈合优良率97.37%,比对照组81.58%高,P<0.05。

表2对比2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8

21

16

1

37(97.37%)

对照组

38

18

13

7

31(81.58%)

X2

--

--

--

--

5.029

P

--

--

--

--

0.025

3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若出现早产、胎儿过大、会阴条件差等情况,会采取会阴侧切术助产,避免会阴严重撕裂或新生儿窒息、内出血等情况的发生。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与分娩产程的长短、会阴切开的时机和操作相关,引发会阴切口感染的常见细菌有葡萄球菌、厌氧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3]。针对会阴切口预防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抗感染和局部红外线照射以及扩创引流等方式,但存在疗程长、愈合速度慢的缺点[4]。相比之下,中药熏洗操作简便,且无明显副作用,疗效较好。

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中药熏洗的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更好。观察组产妇的切口肿胀发生率2.63%和硬结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肿胀发生率23.68%和硬结发生率15.79%,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愈合优良率97.37%,比对照组产妇的切口愈合优良率81.58%高,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主要是观察组在会阴切口预防感染的治疗中采用了中药熏洗治疗方案,在抗菌抗炎的情况下,保护血小板、促进皮下渗血的吸收,有着清热利湿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切口愈合[5]。中药熏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操作简单方便,产妇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应用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一君.探讨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155-156.

[2]覃利芳, 韦素娟, 韦兰萍. 中药熏洗联合湿敷治疗产后会阴损伤临床护理与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001):108-109.

[3]王金香, 杨连杰, 马艳,等. 经阴道分娩后采用中药洗液熏洗会阴的临床价值[J]. 饮食保健, 2018, 5(028):13.

[4]黎云辉. 中药熏洗汤对会阴裂伤的疗效研究[J]. 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 000(002):P.150-150.

[5]陶玉艳. 中药熏洗治疗会阴切口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027(0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