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趣玩”生活 ——《积木趣多多》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四年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我们一起“趣玩”生活 ——《积木趣多多》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四年级)

李若颖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 430056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积木作为一种富于变化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从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他们成长中重要的游戏伙伴。四年级学生有着无比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感知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能力探索世界。我们力求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完成三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合作体验探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我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了孩子们普遍玩过的“搭积木”游戏,设计了三款新玩法:积木“消消乐”、积木“层层高”、积木“对对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进一步观察、思考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结构。

我校课堂改革立足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本活动适宜将小组合作贯穿于课堂始终,形成有效、有趣、有序的小组合作与竞争。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建筑结构相关知识,感受体验重心。

2、掌握建构重心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积木结构,尝试拆解、拼搭积木,确保结构稳定,培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

3、开展良性互动竞争,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为达成统一目标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解构积木游戏活动中感受、体验建筑结构的重心,培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难点:引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积木结构,尝试拆解、拼搭积木,确保结构稳定。


活动准备:

1、教师为每组搭建活动一“积木消消乐”基础模型。

2、分小组就坐(6人一组)。

3、分小组现场“积木对对碰”PK赛。

准备材料:积木条(每组数量:36条)、PPT、视频。


活动过程:

  1. 情境激趣,回忆游戏体验

1、(图片引入)小时候都玩过积木的同学举手示意。

2、回忆:积木的玩法有哪些?

(学生分享如何搭建积木,如何搭得高、稳、美观……)

3、大家小时候都是搭建积木,你们试过拆积木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合作“玩”积木,探索破解积木的新玩法,体验其中的乐趣吧。(6人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


  1. 积木消消乐。

活动目标:初步感悟积木搭建的方法,思考如何拆解积木,积木不倒,保持稳固。(体会重心)

1、老师提前摆好了一个积木模型,请你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开始观察讨论:它是一个长方体;一共有12层、每层3根积木条;每层的积木条是交错搭建的;它看起来很整齐;感觉比较稳固……)

2、小组活动:

(1)学生宣读活动内容及规则。

①根据已有的积木模型,仔细观察。(3条X12层)

②小组商议如何抽取积木,想方法让积木不倒。

③小组尝试抽积木。(组员轮流)

(规则)顶层不可拆,抽取积木,12步,积木不倒即为“积木消消乐”闯关成功。

(2)小组6人在组长的安排下商量顺序,依次抽取积木条。

(3)有的小组抽完12步,积木模型没有倒塌;有的小组抽完12步,积木模型倒塌。(组内分享活动经验)

3、要想积木条不倒塌,可是有一些小秘密和小窍门。来,我们一起听听没有倒塌的小组有什么经验想分享给我们?说说你们的体会。

(学生分享心得体会:积木不倒塌的秘诀是,首先不抽地基部分,抽偏上的积木条,保证下面能承受住上面的重量,再尝试抽下面的积木条;积木倒塌的原因是,底下的积木条抽取太多,只剩下一根撑着上面所有的积木,所以平衡力不好,就倒了。)【板书:重力 平衡】

4、教师小结:看来,小小的积木条也蕴藏着大大的“秘密”, “积木消消乐”活动结束后,大家已经有了不少的感悟,你们想继续挑战吗?



、拓展总结。

1、观看《快乐大本营》中的活动环节片段,解密游戏。

2、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建筑结构,得出 “重心低,不易倒”的结论;塔形建筑物,总是底面大上面尖的结论。

3、生活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观看视频)


教师总结:我们常说“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根小小的积木,在我们的搭建和拆解活动中,竟然也蕴含着不少的学问和道理。相信只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在生活中认真倾听,在生活中静静思考,你会发现,奇妙的世界里处处都有学问。它们等待你去追求,等待你去探索,等待你去尝试,你也可以成为揭示生活中学问的人。


板书设计:

积木趣多多




重力 平衡

三角形 稳定性

地基承重 重心稳固

活动反思:

这节四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木趣多多》,是在专家以及老师们的“头脑风暴”中产生,并在反复的修改中得以完善,让师生能有一次在一起“趣玩”生活的机会。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进行授课?原因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活动为主,老师只是贯穿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需要培养的有思想、能思考、会创造的孩子。

积木作为一种富于变化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从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他们成长中重要的游戏伙伴。四年级学生有着无比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感知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能力探索世界。我们力求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完成三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合作体验探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创设情境通过三次积木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搭积木与拆积木的异同,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感受建筑结构的重心。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感悟、在玩中探索,在玩中获得成长……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摆搭积木前观察、思考并不停地研究布局、结构,在体验摸索中互动交流,有利于掌握物体形状,辨别空间方位,把握二维和三维空间及其转换,增强对建筑科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孩子们屡屡提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建筑物的地基”、“塔形建筑结构”、“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叠加”等,可见他们的建模思维初见端倪。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还遇到了关于遵守活动规则的问题,课后进行了改进:

1、孩子们最初活动时,会使用双手去抽木条;尤其是当积木即将倒塌时,孩子会条件反射地用双手去扶,或者调整积木的结构和位置。老师在完善细则后,强调只能单手抽木条。

2、有些动脑筋的孩子们会问:“老师,能不能直接拿顶层的积木条?”,一旦这样操作,游戏就无需思考,变成从上至下直接“拆积木”。老师在完善细则后,规定顶层积木是不可拆除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游戏环节实践探究中,老师要对活动规则中的一些细节加以考量,并在尝试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得教学相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执着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新路径,着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