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的路径探索

姜睿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阜宁分公司、江苏省盐城市 224400


摘要:对于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用电而言,基本的过程从电网当中获取电力,整个环节也涉及到电力的降压、传输以及检测。以此对于具体的生产生活用电,具体用电量的多少,电力企业会基于系统检测进行了解。换言之,即是电力企业进行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具体对于用电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也更是会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以此使得用电信息采集不够准确,这样不仅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更是会影响电力企业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规划,至此,本文即研究和分析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的路径。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供电企业;系统检测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特点

  电力企业对用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主要是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电力系统负荷情况和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通过采集用电信息,进一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掌握问题,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与此同时,对用电信息进行及时采集掌握,还能有效杜绝漏电以及偷电情况的发生,对用电信息采集工作过程中,对于原有的运营模式加以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用电量迅速增长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需要进一步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完善。

  (一)自动采集用电数据信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备自动统计和自动采集的功能,可以对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统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实效性,进一步降低相关数据误差。相较于人工数据采集,自动化的用电数据信息采集更具准确性,在工作效率方面也更具优势之外,对数据采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一)对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的监控过程,对输电线路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注重观测其故障安全问题,从而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控,做到及时发现且解决问题,维护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通过对用电信息的采集,能够进一步辨别异常用电,从而做出反馈,杜绝偷电漏电的情况。

(三)能够进一步实现阶梯电价的控制

阶梯电价能够方便计费,使得电价计费更为合理科学,通过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相关工作原理,能够实现对于不同阶梯的电价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满足分时电价的控制和对客户的约束力。

  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常见问题

  (一)数据处理问题

  从目前来看,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虽然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但各地系统的建设厂商却是不同的,不同建设厂商间不仅在技术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标准与编码标准也并不统一,这对系统规模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而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同时,由于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现阶段,各子系统间的关联性又比较小,因而其数据采集面非常窄,这同样限制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终端设备问题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负荷管理终端与集中器两种,其中负荷管理终端早在1996年就已经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并在2004年对技术标准进行了更新,从而为负荷管理终端的选择提供了指导。然而对于集中器,其技术标准却主要为厂家自定义标准,由于各个厂家的技术标准并不统一,因此系统所应用的集中器设备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都有着较大差异,而这也给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另外,各地智能电表很多都是由用户购买,在产权不清的情况下,运行维护工作同样很难落实下去。

  (三)自然环境问题

  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还会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旦特殊气候或是极端天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就会出现信号弱、马赛克等故障问题,从而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家电内部大多都存在着强磁场,这些很容易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造成信号干扰,在强磁场的干扰下,低压电力线路中的载波通信无法正常进行,系统运行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四)人为操作问题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问题还体现在各阶段的人为操作上,首先在系统的前期安装阶段,供电半径是实际输电范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旦输电部分超出了实际范围,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问题,这对于智能用电采集管理系统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在智能电表的更换阶段,如果将表号输入错误,那么系统就会按照错误的表号对采集到的用电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一来,用电信息的分类整理与分析都会出现误差。

三、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的路径

  (一)信息预处理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使得电力企业抄表工作模式已经从人工抄表转为了智能抄表,因此,针对各方面的系统问题,供电企业可以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增加信息预处理功能,利用系统的智能抄表功能对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展开实时监测,并针对用户具体用电情况展开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策措施,从而实现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持续性优化,这不仅可以解决系统的现阶段问题,同时也能够使供电企业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得到提升[2]。

  (二)异常用电检测

  对于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来说,人为操作的失误虽然会对系统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大多都发生在安装、维修等各阶段的细节操作上,因此很难及时发现。针对这一问题,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用户展开异常用电检测,根据常见异常用电行为与用电故障的特征来设计异常用电预警系统,一旦用户用电情况符合异常用电行为或用电故障特征,即可由系统发出警报,从而使人为操作失误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三)统筹规划设计方案

  为了解决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自然环境问题,必须要从设计阶段入手,对系统运行环境展开实地考察,并结合运行环境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对系统建设方案与设计方案进行统筹规划,确定信息采集设备数量、设备型号等信息。另外在终端设备的安装上,要尽量与周围电力设备拉开距离,同时与用户进行积极沟通,禁止其在终端采集设备周围安装容易引起强磁场干扰的设备,以免对系统通信造成影响。

  (四)实现系统费控管理

在电费计算方面,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化可以从系统费控管理入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主站费控、终端费控、电表费控等不同的费控管理模式。其中主站费控是指执行用户剩余电费的计算和发出控制跳闸指令的控制逻辑在主站完成,跳闸指令由现场的终端或者表计执行。终端费控为终端接收主站下发的用户费控信息和电价信息,不断采集现场用电信息,连续计算用户剩余电费,发出控制跳闸指令、执行跳闸控制输出的控制逻辑在现场终端内完成。而电表费控则是电表接收主站下发的用户费控信息和电价信息,根据用户用电量,连续计算用户剩余电费,发出控制跳闸指令、执行跳闸控制输出的控制逻辑在电表内完成。

结论

用电公司为了实现更好的电力控制以及电力规划,结合保障自身经济效益的需求,具体需要对用电用户进行用电信息方面的采集和计算,以此得到合理准确的信息,帮组用电企业进行合理的输电规划。至此,要基于上述的措施和技术,有效提升用电信息的采集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汪玲华.五项措施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J].农电管理,2019(06):43.

[2]李小庆,钱坤.论如何提高用电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J].山东工业技术,2017(14):211.

[3]杨俊.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融合通信网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4]刘利成,梁后乐,任民. 提高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的措施[A]. 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