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分析

罗关

遵义市第一中学 653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物理的考试越来越趋向于实际化,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紧跟考试大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对高考物理试卷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高中物理教学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考物理;物理实验;高考

物理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物理中的大多数理论知识都是从反复的实验中获得的,因此,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育不能离开物理实验。但由于处于高考压力下,许多物理实验被忽略了,有一些物理实验也因实验设备的老旧而得不到有效开展,没能发挥物理实验的有效作用。本文对高考物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找出高中物理实验和物理教学的潜在关系,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改革。

一、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给出了高考的评价维度,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察内容以及考察要求三个层面分析“为什么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对高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以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指引,结合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分析考试试题的趋势,从而为高中物理教育作出指引,更好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考全国丙卷是应用于云南、四川、广西、贵州以及西藏地区的物理高考试卷,对其进行分析能够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物理教学作出正确指引。

1.考试突出基础性

近三年的物理高考试卷越来越重视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进行考察,同时又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等进行了考察。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丙卷中的第14题是对楞次定律的考查,促进学生回归到教材,了解楞次定律的本质,从而对小环的运动情况作出正确判断。整体上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试题强调综合性

试题考查更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考查,考查学生对试题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丙卷非选择题第23题,试题给出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器材,要求学生进行连线并进而计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同时能够根据热敏电阻的温度与阻值的关系图计算室内温度。2019年全国高考丙卷非选择题第10题考察了欧姆表的设计、连线、读数和校准。

3.试题彰显创新性

近几年的物理考试题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注重研究新情况,并敢于找出解题新思路、开拓新方法。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丙卷第23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电路材料设计温控报警装置。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方案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比于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丙卷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比更大,着重通过基础模型考查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科学素养。同时试卷更加注重对核心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进行考查,又注重探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中,很多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与教材。

二、基于高考物理试题开展物理教学

高考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成绩的高低对学生未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法来帮助学生答出好成绩。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物理实验进行提炼优化。

1.制定课题,掌握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课题制定对整个实验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问题的掌控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理解物理实验所探究的课题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整个实验框架,方便学生在实验中优化实验步骤。例如在进行“利用打点计时器计时”的实验之前,应首先制定合理的课题,在对课题进行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研究方向,从而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有更深的掌握,例如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因此,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充分参照考试大纲要求,将所考内容合理设计成实验课题,充从实验中学习、验证物理知识。

2.明确细节,严格操作步骤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重视实验步骤的细节。对物理实验细节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拉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步骤。在实验时注意拉伸弹簧的力不能超过弹簧弹力的最大限度,防止因力量过大造成弹簧的损坏和实验数据不准的现象。在每次拉伸弹簧后要将测力计复位,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拉伸,减少实验的误差。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时,注意观察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将与平均值偏差过大的实验数据抛弃,对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教师在实验前应着重设计细节,在学生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时,及时纠正错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实验步骤,加深实验理解。

3.严格精确,保证数据准确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也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内容。通过训练学生的数据整合、处理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率。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在物理实验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高考物理题中有很多实验数据的精度不同造成最终的结论不同。因此在对实验的数据进行读取、记录和整理时,要确保实验数据的严格精确,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日常实验以及做题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真的态度,以保证实验结果和答题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物理成绩。

4.注重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很多情况下学生在分析电路图时可以对电路进行细致的讲解,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错误百出,甚至不知道电路从何处连起。这说明了学生缺乏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物理实验进行操作示范,注意讲解操作要点,可以采用对比示范、分步讲解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正确的实验方法,同时要对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实验进行动手操作练习,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伏安法测电阻等,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掌握物理实验操作流程,从而能够在答题中有所依据,快速解决物理问题。

5.明确原理,培养良好习惯

物理实验用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比较多,而且有一些实验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实验的原理从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所需设备和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例如在测量金属电阻率时,要对螺旋测距器进行操作示范,再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从而得出电阻率。在外接电路时,要从电源正极开始接线,在闭合开关时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节到最大,将电压表连接在所测电阻的两端。学生在物理实验时必须先弄懂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原理,并由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对原理进行讲解,从而在物理实验中能够游刃有余。

结束语: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几年高考物理题的命题方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物理实验为媒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能够注意实验细节,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的独立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从根本上出发,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从而能够提升学习质量,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J].中国民族教育,2020(02):7.

[2]刘利澜,李德安.高考全国卷“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赏析与教学启示[J].物理通报,2020(07):9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