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益角度的小学教育管理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3

基于公益角度的小学教育管理路径分析

陈洁华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310014

摘要:近年来,以公益为基础的小学生教育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在分析小学教育主要形式和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公益视角的学生教育管理对策,阐述了意见和认识,以期为一线小学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公益角度;小学教育;管理路径

前言

作为国家的基石,小学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公益角度下的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探究对象。教育是社会培育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责任和权利的主体,他们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职责,成为政治、经济生活的有效成员。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教育、全民教育和永久性教育的特征。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将为未来学生的成长奠定重要基础。公益角度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角度,但对于如何开展公益教育和组织基层公益角度仍然缺乏有效的研究。

  1. 公益角度的小学教育管理路径的基本阐述

  1. 公益角度小学教育的基本含义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慈善家周森说:“要密切关注青少年成长,积极培养青少年公益意识。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是一项贡献现代、惠而千秋的伟业,对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具有重大意义”[1]。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教育平等已成为教育公益观中不可或缺的话题之一,成为学术界和社会的重点研究领域。在追求教育平等方面,相关制度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平等。特别是在现代,不仅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融合性,而且人类、社会、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公益是一种志愿服务精神,为了使学生养成公益习惯并主动做公益的事情,他们可以积极与社会慈善团体合作,帮助孩子们实践公益。例如,在校长的领导下,学生可以与家长一同进入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慈善销售,并将销售收益捐赠给社会福利院。学生的灵魂里有“美好的本性”,作为老师,他们必须树立道德标准,让孩子变得友善,引导学生了解和做公益,并继续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

(二)小学教育主要形式

为了使学校的教育取得理想的结果,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当前小学发展状况的教育形式。我国目前小学的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教育不仅有专门的课程,而且可以在各种学校角度中进行。校外实践角度是学生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场所。目前,校外实践角度尚未开展很长时间,内容迫切需要完成。然而,教育对小学生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其影响已反映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成就中。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教育应“以学校的教育和校外的教育相互补充”为主要教育形式,两者应紧密结合,以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和课外角度为基础,校外教育则基于社区实践和监护人的指导。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公益角度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施展的角度,可以满足现阶段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支持了小学教育的发展[3]

  1. 小学生缺失公益教育的主要原因分析

首先,国家迫切需要改善其关于公益和志愿服务的政策和立法,因机制尚未完善,所以小学生缺乏参加公益角度的具体规范支持。其次,学校、社区和父母的支持不足,参加公益角度的社会环境不强,缺乏社会支持和公益诚信。学校考虑安全因素,社区则缺乏有效的支持平台。第三,公益教育理论实践的发展滞后,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公益教育理论,小学生参与公益角度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另外,缺乏用于公益教育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4]。即使开展了公益教育,它们也大多是正式的,内容独特的,没有长期有效的组织,学生很难获得深刻的内在体验。第四,小学生自身的学业压力高,公益动机薄弱,公益意识肤浅,公益能力差。虽然小学生有参加公益的愿望,但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公益教育活动,缺乏公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规划和组织起来比较困难。

  1. 益角度的小学教育管理路径

(一)丰富公益实践角度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公益角度的教材内容,其中有一套《小学公益实践教程》,该课程是相关教师基于知识的课堂教学和领导力课程的结合,根据立德知识实践角度为学生开展教育,从小处着手,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参与改善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公共事务。此外,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开始测试《志愿服务手册》,其小学教科书名为《学做志愿者》,中华慈善总会在北京发行了第一卷《慈善读本》,以此类推,这些关于公益教育的教科书可为我国小学生的公益实践教育提供一些内容参考[5]

  1. 多重角度促进公平教育的发展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公益性教育的前提,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共同组织和共享优质资源来实现和共享,教师科研和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学校教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公益教学研究意识。成为一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同时可以带领学生们从公益角度的层面接触社会的创新型教师要花很长时间,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以及教学和研究小组的集体力量,因此要求国家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方法进行远程教育,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在线教育和研究以及校本研究,不断完善校本教育和研究系统,关注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的关键作用以及自主学习。通过专家指导,应鼓励和指导教师不断改进。例如,甘肃省提出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网络自主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平台要求注册账号,登录后按照所选课程完成培训学习任务,还要按时提交作业

[6]

  1. 规范小学生公益性教育,认知公益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教育仍缺乏对小学生的公益教育。在德国,开展了各种课外角度以开展慈善教育,开展了与照顾动物有关的角度,并在德国的小学组织了“特殊友善课程”。德国的小学设有与“善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课程,例如养老院探访,对无家可归者的住所进行实地考察(慈善捐赠、送礼物等),参加慈善角度和环境慈善教育角度。我国还应重视小学生的公益教育,并开展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公益实践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应当制定和实施与公益角度有关的计划,规范公益教育[7]

诸如“志愿者”和“社会责任”之类的词已被巧妙地转化为整个互联网上人们的信仰。作为老师,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将公益教育纳入各种课程可以使学生受到微妙的情感的影响。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开展不同主题性公益角度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便是其中之一,片段1:唱歌,朗诵诗歌。让落伍的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并要求所有的学生照顾和帮助落伍的学生;片段2:播放老师和父母之间对话的录音,并阅读父母的来信。帮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的困难,他们如何想念孩子以及他们对孩子寄予厚望,从而更好地了解父母。指导学生向有需要的人捐赠额外的书籍、玩具和零用钱,这种教育具有“沉默胜于声音”的效果,并且可以将公益概念植入学生的心中[8]

  1. 从多种途径上举行大量公益性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行小学生的公益教育,比如开辟班级生态园,该园区可以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小天地,在班级内公开招募了一群志愿者——“校园小农夫”。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班级的花苗浇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施肥、除草。除此之外,也可以更多志愿者小岗位,如图书管理岗、拾金不昧岗、帮扶小老师岗等,尽可能释放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让公益慢慢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倡导“存善念、当善人、做善事”理念,日日做一件小小善事,并把每日善行记载在班级的“善行本”上,将“日行一善”活动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教育,要求学生在小区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捡拾垃圾、陪伴空巢老人、救助流浪猫等,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在班队课上交流。这样的角度既能体验生活、奉献爱心,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9]

  1. 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如果父母过马路闯红灯、见到文物就触摸攀爬,孩子自然是有样学样,公益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带着家长做公益”的形式最适合小学生。比如,杭州下城区某小学通过联合家长主办公益活动,班级内学生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于是决定挖掘家长中的优质资源,在家委会的共同策划下,邀请家长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或个人特长等义务做班务,打造“亲子公益”实践教育模式。班级和家长还共同推出了“携简单助学,共襄你我善举”亲子主题公益活动,旨在献爱心救助一个贫困家庭。在父母们的引导下,孩子们从家庭和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公共事务,学会了做公益,并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10]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应注重让小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其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公益角度的小学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路上的“能量”,丰富多彩的公益实践教学活动,为小学生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总之,公益角度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尤其在小学阶段。引导小学生参与公益角度,培养其行公益的能力和习惯,提升其素养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郭陆章.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天津教育,2020(29):70-71.

[2]孙永爱.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20(43):221.

[3]何振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J].知识文库,2020(17):72-73.

[4]王惠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108+118.

[5]马志刚.将法治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教育管理之中[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09):43-44.

[6]杜建栋.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初探[J].教育革新,2020(08):4.

[7]武悦骄阳.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72):19-20.

[8]朱鹏飞.基于人本视野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天津教育,2020(21):57-58.

[9]赵鑫.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J].启迪与智慧(中),2020(07):97.

[10]高艳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智力,2020(18):41-42.

作者简介:陈洁华,1982年9月,籍贯:杭州,女,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中级),职务:小学德育主任,研究方向:小学公益德育,毕业院校: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