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建模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浅谈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建模的 策略

王兴英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 江苏省徐州市 221011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数学知识大多与日常生活联系的较为紧密,要想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来建模的思想,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建模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建模思想的讨论,并提出培育学生建模思想的基本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研究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模型思想。那么:什么是模型思想呢?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解释模型思想的: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模型”,强调模型的现实性,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中的故事;强调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如何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或者解决一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将模型思想融入到实践中,进而发挥出数学和数学逻辑思想的价值,促使学生可以具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良好的情感思维,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数学模型思想的作用。


、数学模型思想的作用

数学模型思想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应用能力的增强,数学思维的拓展,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数学建模思想的驱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学生的素养自会全面增强。

(一).数学模型思想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学习成绩较为突出,同时也有部分后进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没有那么强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不能发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建模的思想,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时间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构建学生对时间的理解模型,如吃一顿饭的时间,学校-家里的路程时间,绕操场一周的时间,眨眼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同时也树立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理念。

(二).数学模型思想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学习,其实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最为简单的买东西、卖东西,近些年来,各地中小学积极开展了“跳蚤市场”的活动,通过物物置换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思想教学的目的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模型思想的优势,进而提高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1. 数学模型思想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记忆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有助于知识的深化,有的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束手无策,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与脑子里记忆的数学知识太少有关。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的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建模思想将数学中抽象的“数”与几何图形中形象直观的“形”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很好的记忆。

(四)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建立出模型思想的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例如,在讲解“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感悟总结出: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或者是相交的关系,或者是平行的关系(只要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

、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具体策略

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数学建模思想的深度渗透与科学应用,以促使学生在全面把握数学建模思想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渗透----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要想发挥模型的作用,需要充分掌握授课知识,掌握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制定出恰当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能通过教学得到收获,并举一反三,恰当的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模型思想的使用的合理性,进而对数学习题进行有效的剖析,就要在解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并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解决,进而就可以选择出最高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

(二).融入----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就可以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此,

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可以迅速建立模型思想。教

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实际要教学的内容,来创建与内容相应的生活情境,继而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同时,将传统的数学习题剖析方式进行改革,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思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可以为建立模型思想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再进行制定剖析数学习题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应用----优化教学活动,应用数学建模思想

新教育理念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从学生的学习各方面入手,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压迫已久,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数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课堂的被动者,被动接受知识为主。传统教育将教师看做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也得不到提高。而新课标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同学间合作交流来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探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中隐藏的数学模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依靠学生一个人可能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但多人一起探究,困难就分为了一个个小部分,解决起来也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明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