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探究

张欢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215000


摘 要:现如今,教育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促进教育地不断发展,由此许多新型的教育教学的方法随之出现。现在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可以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简单,但大多数都是基础知识,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重视数学的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核心素养的主要概念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与能力,它包含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既让学生掌握教材里的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等。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特点

1.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为学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两个思想理念。因为学生并不是只靠一门学科而能够在今后发展的好,而是需要掌握各种技能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等,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重视教学效益

并不是说教师在最短的时间没讲完很多的知识点,就说明教学效益就高,而是由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并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述教学内容就能够使他们接受,如果学生 没有理解所讲述的知识点,没有将这些知识吸收消化,那么不但浪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没有任何效益。所以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重视教学效益。

(2)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常地对自己反思,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不足并及时改进,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让学生理解所讲述的知识点。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1)确保情境创设的合理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能够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我们要确保情景的合理性在创设时。如果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无关、与教学内容不相符的情境,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影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要明确目的再创设情境,让其服务于数学的教学。例如,当学习“倒数”时,教师一个情境,比如,杯子可以倒过来,手机可以倒过来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倒数?这种情境创设就没有明确性,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倒数。此时,教师应该直接给出一组算式,如5×1/5=1,11×1/11=1等,让学生去观察这些算式的特征。学生就会发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因此,一定要合理、有效的创设情景,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然而,往往在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经常忽略这一点,只是讲述一些教材里的内容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为什么课堂的效率提升不了?为什么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经常忘记把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把实际生活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比如,当学生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时,教师要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枫叶和五角星,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和讨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物体对折之后都可以重合,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轴对称图形,回归到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强弱以及主动学习能力的高低等。在核心素养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意识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当学生远离了校园,走上了社会,他们的发展情况受他们主动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性学习。一旦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将会直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向学生传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不断将其深化在实践应用中。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站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环境,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态度和成绩直接受课堂氛围的影响。和谐教学主要就是保持温和的态度,采用引导的方法教育他们,而不是采用打骂或严厉的方式对待他们,。若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若采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在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和关心成绩好的学生,不关心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及时改变和调整这种不能一视同仁、带着有色眼光的教学态度。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育,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只针对“精英”学生。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以达成基本的教育效果。特别是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及时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不断地改进。

4.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和解决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问题。为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也倡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核心素养理念地指导,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常被教师提到,并提出让学生也要经常用这种方法,其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际上,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就是把数学语言、数学式子及相关空间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等等相互联系,建立有效的数与形对应关系。这种建立,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当学习“有理数”这一知识点时,表示有理数的概念和相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结合图形来形容,也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来引出数轴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轴的表达方式,将其与有理数的知识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语言、数学图形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与表达,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与其他基础的学科相比,数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明确学习的方向,并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然后开展不同程度的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比如,在教学“解方程”这个章节时,由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定义有点不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接受程度的不同,无法辨别其存在的差异,导致做题时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错误。为了能使学生准确地区分这两个知识的定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进行区分,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知识点。

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如此,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先普.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7,(05):83.

[2]汪伟霞.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25.

[3]冯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探究[D].苏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