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建设的示范意义及学习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广州市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建设的示范意义及学习思考

项冰、翁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545


[摘要]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对白云区乃至其他区高校具有示范学习作用。在调研广州市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的示范意义和措施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建设;示范;措施


广州市天河区有华工大学、华师大学、华农大学、暨南大学等全日制普通高校27所,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38所,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及中科院和省、市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57家。因此天河区又被称为广州市高校区、高科技密集区。

广州市白云区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成人高校16所,科研院所24所。相较而言,从经济和教育而言,比天河区更具优势。

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由早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老一辈心理学家阮镜清(1905-1993)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涌现出了肖前瑛、沈家鲜、许尚侠等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在教育心理、发展心理、实验心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年受广东省政府委托设立“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受广州市政府委托设立“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2015年教育部在我院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是广州最早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大学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生组织华工心理协会就已在华工校内形成较大影响。2002年5月,党委学生工作处的“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医院的“健康教育教研室”正式合并,成立了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多名,负责日常的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工作,致力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矫正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调研广州市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的示范意义和措施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的示范意义

(一)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建设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对白云区乃至其他区高校具有示范学习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正在谋划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新载体。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有利于推动其他区高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 响应国家号召、践行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总书记指出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探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论述的需要。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旨在明确任务、加强保障、落实责任。由此也看出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时期,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的推进,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也在加速变化中。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 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使人们的心理活动也更加复杂,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调整定位期,这一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同时这个时期又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毕业去向、就业选择、人生方向普遍存在迷茫期。以上都是造成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高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视。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思考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当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广州天河区天河区高校以及南国商学院的情况分析,心理中心除了要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来访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还要做好危机学生的重点关注和干预工作,心理中心的教师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因此,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五级心理防御体系,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能分工。除此之外,壮大心理中心学生团队,对学生团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课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创新课堂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可以利用微课、网课等新媒体的手段开展教学。穿插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加强跟学生互动,在课堂穿插一些互动游戏,心理测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上课之外,开展班级素拓、宿舍素拓、跨年级和学院素拓,都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和比赛,全方位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常识。

(三)创新心理咨询和辅导方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的心理辅导方式是一对一辅导,由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对需要做心理咨询的学生进行辅导。但现在有部分同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存在误解,认为如果走进咨询室的事被其他同学知道,就会被认定为有心理问题,会使自己的社交受到影响。其实除了线下之外,高校还可以加强对线上平台的建设,线上平台板块可以包括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的文章和动态视频、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放松心情的小游戏、“烦恼”宣泄小树洞等,让有烦恼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得到宣泄和排解。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线上咨询功能,心理老师在线为需要辅导的学生做咨询。

(四)加强对特殊家庭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力度

在需要做咨询的学生当中,我们发现,他们绝大多数生长在单亲、父母离异、贫困家庭中,或是经历过家庭变故,家庭的某些原因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自卑、胆怯心理,内心承受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类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工作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建立学生专属档案,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走出挫折心理的阴霾、树立自信自强之心,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姚 静,范祥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9年3月;

  2. 许玉莲.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1年5月;

  3. 丁闽江.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基于“以大学生宿舍为载体”的思考.中国人口报.2019年10月。


备注: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科研课题《广州市天河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成果初探及对南国商学院的启示》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