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对教学实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师生关系对教学实现的影响

姜奎朱

云南省盈江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教育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来,各行各界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改革和教育反思。本文在分析中学生物适应形势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师生关系对于教学实现的影响。从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这五个因素分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一步分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师生人际关系对教学实现的影响。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学实现 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二者的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同时,师生关系还影响着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

1 影响师生关系构建的因素

1.1 教师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如果教师一味的按照既有的教学活动实践方式进行工作,并受到各种外来的并被大多数人认为“有效”的观点影响,那么,教师很有可能蜷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着常规的、无挑战性的教学生活,造成教学的差异化,不能认识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复杂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可能的后果[1]。因此,教师应该在自我认识,全面理解自我的基础上,敞开自身,从学生以及其他人的角度全面审视自我,并在与学生及他人的互动中不断的构新自己的认知,并打破自己既有的边界。

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日常的课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行动以及自身的教学信念加以批判性的关注,促使自己对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条件做出调整。在教学活动中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能看出问题,知道问题出在何处,即教师要能够产生问题意识[2]

1.2 学生

从小学到中学,中学生不再像小学孩童时代那样天真,能毫无顾忌地向父母或师长敞开心扉[3]。在与父母、老师的相处过程中,他们更希望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与父母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边缘化问题。学生课堂的边缘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的因为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动力,有的因为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则受自尊心影响,害怕受到教师批评,还有的可能受到教师影响,难以融入到课堂,从而边缘化。这些课堂教学中边缘化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长期发展变化中逐渐浮现出来[4]

1.3 学校

学校作为一个具有单独功能的活动场所时,它就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空间形式[5]。学校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而学校中的教育能得以顺利进行,是基于对这个空间的管理来实现的。但这样的空间限制却给师生的交往带来了限制,在学校的各个区域中,学生似乎失去了交往的自由。学校中往往制度明确,奖罚分明,体现着管理与服从的气息[5]

在学校的环境中,存在着前台空间与后台空间的划分[6]。对于师生而言,教师是两者的共同的前台,在这个共同的前台中,存在着空间区隔,并将教室分为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空间并不是均衡的,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活动范围相当有限,不利于活跃氛围的建立。

2 教学实现

课堂教学中,教学实现与课堂的是否有效相关。教学实现是借助有效课堂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生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问题,这就是有效的课堂。因此,学生与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二者是影响教学实现的关键。

3.1 学生

学生作为教学实现的对象,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是整个关键,而学生的这些行为受到了自身以及其他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3.1.1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即学习氛围应处于第一要位。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愉快的接受丰富的知识以及情感体验,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处于紧张与惶恐的氛围下,学生虽然可能会掌握到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这样不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反而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由喜欢转向不喜欢,甚至是厌恶。

3.1.2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不喜欢变为喜欢,关键在于能否有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因此,依据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的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体验学习内容。

3.1.3思考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是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例如,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急于公布答案,灌输结论。

3.2教师

在教育教学期间,我遇到了以下情景:

案例一:高二年级某平行班某学科老师上课时,整节课从开始至结束,学生很少主动发言,课堂氛围显得死气沉沉,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针对这一状况,在休息期间,我了解了该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以及学生对该老师的看法。这位老师认为,这群学生是一群歪瓜裂枣,没什么能力,无法交流沟通。在课余时间,这位老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只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及交流。在学生的眼中,该老师的形象比较负面。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有什么问题不敢主动与老师沟通解决。

案例二:高一年级某班某学科老师上课时,其课堂氛围时紧时松,与学生有说有笑,课堂气氛活跃。在上课时间,老师适当的开玩笑表扬学生,活跃氛围,课下该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与学生相处融洽。通过与学生及老师的交谈,分别了解了学生眼中的该老师与该老师眼中的学生。在学生眼中,该老师是严厉的,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该老师,在生活中积极配合该老师。在这位老师眼中,这群学生在学习上不太用功,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学生活泼,各有各的优点。主张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现。在中小学教育中,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阻碍了教学进行,而友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则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并且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4 结论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普遍秉持着课堂中,要分清自己与学生的身份,课后,学生与教师可以是朋友。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并不太利于教学实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朋友关系这样的平等关系之上的有差别的关系,即明确自身身份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参考文献:

[1] 张姝,李森.论教师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

[2]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