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构建农村小学全方位法治教育网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齐抓共管构建农村小学全方位法治教育网络

胡光兰

四川省古蔺县永乐街道双溪小学校 646521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阶段。所以很多农村地区将重点都放在了发展小学教育上,更多的是看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经常会忽略学生们的法治教育。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法律意识的黄金时期,如果学校疏于对学生们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们法律意识淡薄,进而影响学生们道德与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们综合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多方面来构建农村小学全方位的法治教育网络。

关键词:农村小学;全方位法治教育;构建策略

引言

现阶段,有些农村地区的学生们在学校没有接受到规范的法治教育,缺乏法律意识,很多学生们都或多或少的染上了一些陋习,并且一些学校和家长在知道学生们染上陋习后也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们改掉陋习,大多采用的是棍棒教育和强制手段,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为了学生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基地的学校更应该肩负起帮助学生们形成法治意识的责任,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完整的法治教育网络,让学生们不仅成绩好,而且素质也高。

  1. 农村小学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法治教学课程开设少,教师教学落实不到位,趋于形式化

由于很多学校将教学重心放在像语文数学这些基础文化课上,所以经常会忽视法治课程

的开设。大多学校都是采用听几场关于法治的义务宣传会或者看几个有关法治教育的视频来给学生们讲一下法治。甚至很多农村小学都没有开设法治课程或者虽然开设了法治课程,但是课程的次数非常少,使得小学的法治教育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来应付相关教育部门检查的形式。并且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教学态度敷衍,课堂教学的效果非常不佳。还有的学校的法治教育老师是其他课程的老师来代替的,这也就意味着的教师的教学工作根不能落到实处。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不利于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 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授内容不符合教学大纲规范

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也间接导致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

候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也不进行额外的补充和拓展。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都是看着课本去念,也不借助一些多媒体技术去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课堂会让学生们感觉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们在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自己讲自己的,学生们也没有真正的听进心里。而且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教材使用不规范,尤其是法治教育这门课的教材的使用更加不符合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甚至有的学校都没有订购教材,全部依靠着教师的口述,根本起不到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的作用。[1]

  1. 农村小学全方位法治教育网络的方法

  1. 学校要和学生们的家长们联系起来,增加互动,多角度引导学生

学生们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地方一个是学校,另一个就是家庭。这也就意味着家长不能

一味的依靠于学校的教育培养,在家中也要有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意识。学校要与学生们的家长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形成家校一体的教育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不间断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例如: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会议探讨学生们最近的学习情况以及研究学生们的下一步学习计划;组织家长们参加法治教育的宣传会,学习在家中如何引导和辅助学生们。只有家校一体,才能更好的构建全方位的法治教育网络,为学生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再采用原来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

求去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去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们理解比较生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比如;教师在讲到入室抢劫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学生入室抢劫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频了解到这样做的后果和危害,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理解入室抢劫这部分的法律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避免学生们做出危害社会的不当行为。[2]

结束语:

学生们的法治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漫长可以说是伴随学

生们终身发展的过程。小学时期,学生们的思维还没有定型,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具有非常强的塑造性。所以这个时候是培养学生们法治意识的黄金时期,学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重视学生们的法治教育工作,好好利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拥有严格的法律意识,尽可能避免学生们因为缺乏法治意识而做出一些不可饶恕的违法乱纪的事情,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后可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佳.我国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何旭艳.农村小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