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航飞机的维修技术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浅谈民航飞机的维修技术和方法

张振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我国民航领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条件,提高民航飞机运行的稳定能力,保证民航飞机的安全性,是民航企业维修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民航企业加大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的投入,根据民航飞机的运行方式以及操作方法,采用不同的维修技术和方法。深入分析民航飞机的维修技术和方法,为民航飞机运用专业的维修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航飞;维修技术;方法

引言:

人们选择民航飞机出行时,会受到环境因素以及飞机因素的影响,导致民航飞机运行出现延误的情况。一旦民航飞机出现延误的情况,不仅会耽误人们的出行,还会造成民航企业承受较多的经济损失。现阶段民航飞机出现延误情况时,多数与民航飞机出现的故障有关,民航飞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对飞机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但是会引发安全问题,无法保证人们乘坐飞机的安全性。民航企业应对飞机实施全面的维修措施,通过维修降低民航飞机出现故障的概率。

  1. 传统维修方法

民航企业使用传统的维修方法,主要处理民航飞机由于零件老化引发的故障,并且民航飞机出现故障后,会出现单一性特点,民航飞机零部件在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的稳定性不断降低,多数民航企业在维修飞机过程中,认为零部件经过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老化问题,并且民航飞机内部设有的系统,产生的故障与长时间运行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民航飞机维修过程中,会根据民航飞机的运行时间,判断零部件出现的老化情况,按照设定的时间对民航飞机进行检修。此外民航企业在维修飞机过程中,会采用定期维修、返修以及预防等方法,民航企业认为增加飞机的检修次数,可以减少民航飞机出现故障的次数,避免民航飞机无法安全稳定的运行。

  1. 国内维修工作现状

    1. 维修理念

在民航企业使用传统的方法维修飞机过程中,会坚持事后维修的原则,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修飞机出现的事故,解决飞机实际存在的故障。我国民航飞机在发展过程中,将事后维修的原则,转变为预防为主的原则,将民航飞机维修由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引发飞机出现故障的不利因素,避免飞机出现故障,使飞机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许多民航企业在飞机维修工作中,对传统的维修理念进行调整,在飞机处于正常状态时,民航企业的维修人员,会对飞机进行全面的检测,根据检测数据掌握飞机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检测数据存在问题,或者产生的数据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检修人员应找出引发差异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开展有效的维修工作。找出原因以及解决原因的过程,是飞机预防性维修工作的重点。现阶段民航企业将维修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修复性维修,另一个是预防性维修。在修复性维修工作中,重点维修飞机出现的故障,使飞机恢复到正常状态。在修复性维修工作中,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定位维修、二是隔离维修、三是分解维修、四是更换维修、五是再装维修、六是调准检验维修。在预防性维修工作中,飞机内部所有的零部件和系统,均是预防性维修的重点,并且预防性维修工作在进行时,会在飞机正常状态下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擦拭维修、二是润滑维修、三是调整维修、四是检查维修、五是更换维修、六是定时翻修维修。

    1. 维修工作的现状

民航企业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飞机维修,要求维修工作做到四无,一是无故障、二是无缺陷、三是无锈蚀油垢、四是无外来物。基于上述四无要求,民航企业会在飞机维修工工作中投入较多的经费,并且整个维修过程较为繁琐,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由于民航企业在维修工作做到四无,坚持任何故障影响飞机安全运行以及多做工作预防故障的原则,使民航企业在飞机维修工作中,维修成本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维修工作中,许多民航企业为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未能按照要求开展维修工作,其中多数飞机的零部件,维修人员未经全面的分析,缺少分析环节,将飞机的零部件拆卸下来,不仅会产生较多的维修成本,还会对飞机原有的结构造成破坏。此外在拆卸零部件时,如果其中一分部的零部件存在问题,维修人员会更换整个零部件,未出现问题的零部件会归类为报废产品,造成严重的浪费。

许多民航企业飞机维修人员,未能及时更新维修理念,未能及时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在飞机维修过程中,不仅无法有效分析出引发飞机出现故障的因素,还会坚持采用传统的方法,导致飞机出现的故障无法有效的处理。民航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已经配置先进的民航飞机,但是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有限,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由于无法胜任维修岗位,并且害怕承担责任,维修人员会采用大面积拆卸的方式进行维修,在维修中会更换新的零部件,但是未出现故障的零部件被替换掉,会提升民航飞机的维修成本。

  1. 提高飞机维修技术的措施

    1. 建立数字化的维修手册

民航企业应积极运用交互式电子技术,利用交互式电子技术建立数字化维修手册。在民航飞机维修工作中,建立数字化维修手册,会使传统的维修方式发生变化。在数字化维修手册中,按照IET标准,将产生的各项数据生成规范的格式,不同的格式对应不同的手册,包括图表手册、图纸手册以及文件手册等,每个手册生成的数据,会存储在建立的IET数据体系中,维修人员会根据维修要求,在IET数据体系中,运用交互式电子技术快速查找相关数据,包括故障诊断数据、故障维修数据等,使整个维修过程更加简单,有效提高维修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成本。

民航企业在建立数字化维修手册的同时,还应配合使用其它技术,其中IETM技术应用在维修工作中,民航企业借助IETM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维修技术和经验,并利用维修技术和经验,不断优化和调整民航企业的维修工作模式,使民航企业的维修工作模式更加完善。此外民航企业应积极应用智能化技术,使整个维修工作体现出智能化特点,维修工作进入到自我诊断以及自我修复的状态,一旦飞机存在引发故障的不利因素,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示维修人员开展相关的维修工作。

    1. 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维修信息系统

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维修信息系统,民航企业应做好以几项工作,一是建立保障资源体系、二是做好飞机历史信息记录、三是掌握制造厂技术信息、四是制定运营决策、五是掌握飞机维修经验信息等。此外民航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信息纳入到维修信息系统中,使维修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民航企业建立维修信息系统期间,应做好各项资源的整合工作,不断提升维修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力,运行能力是由信息采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信息汇集能力、信息过滤能力、信息过滤能力以及信息合成能力组成。基于上述能力,维修信息系统会根据飞机的实际情况,为维修人员提供专业化的维修信息,作为维修工作的参考,可以提高飞机的维修质量。

    1. 智能化的全机状态监控

使民航飞机维修工作体现出数字化特点,应利用信息技术对飞机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通过监控可以获取飞机相关的信息,其中引发故障的信息,是全面监控工作的重点,一旦发现飞机存在引发故障的因素,监控体系会快速发出指令,向维修人员提供故障发生的位置、引发故障的原因以及实施的维修措施等,防止飞机受到故障的影响,导致飞机无法安全稳定的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航飞机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飞机维修工作的需求,民航企业应转变传统的维修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维修信息体系,在维修工作中,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一方面减少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提升维修工作的精度和质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民航企业飞机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陆陈艺.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分析及质量改进方法浅谈[J].科技资讯,2018,(9).107-108.

[2]林炜杰.浅谈民航飞机维修的故障及质量改进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8).46-47.

[3] 夏爽.基于民航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