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口述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探索——以合浦大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口述史研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中学生口述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探索——以合浦大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口述史研究为例

赖永伶

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 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口述史教学成为了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理想的载体。以合浦大月饼文化为例,师生共同走近大月饼从业者,与他们交流,通过口述访谈的形式来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又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传播弘扬合浦大月饼历史文化,融会贯通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素养教育。

关键词:口述史 校本课程 大月饼文化

口述历史以每一个普通的“我”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让尘封不久的历史,在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动叙述中浮现、汇集、定格1。口述访谈不同于传统的的历史研究方法,通过精心策划的采访和录音,收集研究有关个人、家庭、历史事件或日常生活的历史信息,然后经过筛选、比较、分析、辨伪第一手资料,让普通大众——“我”的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融入时代大背景中,使历史更加形象真实亲切。

一、开发地方文化口述史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1、适应深化课改和建设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需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趋势下,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课改的一个重要议题。面对课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积极探索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口述史研究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构建课堂内外的知识联系,学校内外的人际沟通,开展口述访谈实践活动,拓宽学习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师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构建动态、富有情趣、充满个性化的实践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合浦有着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底蕴,其中合浦大月饼是一个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合浦县正在大力推进特色小镇月饼小镇的建设,因此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大月饼文化,把它开发成特色校本课程具有特殊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2、弘扬和传承合浦大月饼文化的需要

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乃至社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历史课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历史教育中服务家乡、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教育。极具地方特色的合浦大月饼文化,值得我们去挖掘去传承。我们虽然知道合浦大月饼、中秋时节吃大月饼,但是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为何合浦月饼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月饼,做得如此之大。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合浦的地域优势,积极挖掘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培养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目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合浦大月饼文化的研究都是比较浅薄的,仅是停留在营销宣传上而已。因此开发合浦大月饼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了解合浦大月饼的制作工艺,有助于挖掘大月饼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家乡、对家人的热爱。

二、我们的实践活动——走进“黄记玥亮”

  1. 前期准备与培训

我们以口述史社团的形式,精心招募的12名学生和7位历史教师,购买录音笔、租借摄像机等设备,进行访谈前的系列培训。首先是笔者将在桂林举行的第一届广西地方口述史培训的内容向团队作汇报;其次让大家一起研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了解口述访谈的基本流程,进行一系列访谈培训,从访谈的流程到互动的技巧以及访谈的注意事项,掌握访谈的基本要领;第三是模拟访谈培训,因我们小组成员潘润霖同学家也是从事月饼生产的,所以选定他及他的父亲作为模拟访谈对象,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也掌握了简单的访谈流程,知道合浦大月饼生产的有关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访谈经验。

  1. 访谈主题的选定

合浦众多特色地方特色文化中,合浦大月饼是当前一个极具特色产业,影响力与日俱增,同学们非常熟悉,因此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大月饼文化,把它开发成校本教材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研究主题是从黄记月饼到黄记玥亮——合浦大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口述史研究。选定了大月饼的龙头企业黄记玥亮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黄记玥亮的创始人黄氏父子创办黄记过程中又充满多彩的人生经历,非常适合作为我们的访谈对象。

  1. 访谈成果与展示

经过两次实地考察与人物访谈,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果的展示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整理访谈录音,进行抄本分析,形成访谈资料,制作访谈海报,在校园中布展,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我们的访谈成果,了解大月饼的制作工艺,了解合浦大月饼文化内涵;第二,整合访谈资料,分析潘氏洞天月饼、黄记玥亮的发展,编写成特色的校本课程,然后上一堂极具特色的选修课程;第三是申请课题研究,让参与到访谈活动的同学和老师都将他们从访谈中的所闻所思所悟撰写成文章,甚至投稿发表。

三、地方文化口述史研究的价值

  1. 开展口述史研究,为推进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增添活力

传统的历史教材由于篇幅所限,以“精英史”为主,缺乏生气,超然于现实,枯燥乏味。而口述历史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倾听普通人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了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构筑原生态的史学,并将这些原滋原味的人生经历放置宏观的历史背景中进一步深入探究,对历史面貌及时代变迁有更深刻的体验。例如访谈黄记玥亮董事长中一个抄本片段:

我父亲死了以后,一直他都很关心我,问我家里生活怎么解决,其实我当时(创办)创业给我弟,黄家月老板不是黄记月饼,是开诊所,诊所的名称叫保和堂。在1983年,当时我是钻了我们国家(空子)……不叫钻空子吧,是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你要解决家里弟弟妹妹的生活就业问题,我就想到利用我的专长专业就在街上开了一个保和堂……

在这段叙述中我们可以挖掘到很多信息,首先黄总具有典型客家人的形象,团结呵护兄弟姐妹,富有爱心;其次是发挥黄总的专业所长;第三具有典型的时代大背景的影子,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展开,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逐步发展,公职人员下海经商不断涌现。这就是鲜活的历史,学生的距离感拉近。

开展口述访谈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走近平常百姓的生活,主动挖掘历史信息,获得直观生动的生活体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亲近感。也促进了师生间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口述访谈以学生为主导、团结合作的过程,通过获取信息、筛选资料、整理运用,学生的筹划协调、沟通交际、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整个访谈过程,师生结成了学习共同体,一起推动课改不断深化发展,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增添活力。

  1. 开展口述史研究,为弘扬合浦大月饼文化增添动力

开展口述访谈活动,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有效传播弘扬合浦大月饼文化。通过此次访谈活动,让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合浦大月饼文化,了解合浦大月饼的传统的制作工艺、特殊的历史传承;了解了大月饼文化内涵,大月饼之所以大,不仅具有传统的思乡、团圆、和谐、幸福美满之意,也体现了客家人团结协作、同甘共苦的精神;知道了大月饼的最初来源是新房入火的祭祀礼品,寓意团结吉祥如意;不断与时俱进,融入了现代健康绿色理念。大月饼的发展是合浦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成熟,大月饼生产逐渐市场化,消费群体逐渐平民化,从“旧时王谢”走向寻常百姓。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学生与学校、与社会的联结,促进合浦民众对大月饼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作者简介:姓名:赖永伶 籍贯:广西合浦 最高学历:研究生学历 研究方向:地方文化口述史 邮编:530200 单位: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

1 严小卫《基于畲乡口述访谈的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12期,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