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

闫循静

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石桥镇人民政府 2720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度增加,必须深入探索群众文化建设,推广传统民俗文化,以此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传统民俗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立足于群众文化建设,还应当推广应用传统民俗文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文化活动;传承

引言

新文创视域下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案,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思想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这是新时代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从传承内容、方法创新、传承载体和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探索新文创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为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气质,而在当今的中国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交给世界的名片,被全世界所了解认可。一所所孔子学院的设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这些都表示了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因此,无论我国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是怎样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得到继承与发扬。

2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

2.1群众文化活动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自身日常生活需要之外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更高了,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最具代表的体现就是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在我国年轻人中的流行,而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反而失去了关注度,许多年轻人对于我国的部分节日的传统甚至一问三不知,传统节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法定节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传统节日,所以,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在人民群众中组织与节日有关的特色活动是有效办法之一。举例来说,以元宵为例,在人民群众间营造节日氛围,积极开展社火游行、挂灯笼、猜灯谜等传统节日活动项目,让人民群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现阶段,各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带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广场舞、社区歌唱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基本是以娱乐活动为主,对于真正涉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着重开展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满足自身精神追求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2.2充分发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德育形式

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与地区代表,具有当地独特的物质具象与形态,在本地群众范围内具有传承性与本源影响。学校在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过程时,应充分发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而拓展学校德育工作途径袁丰富教育形式。一方面,学校应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根本。充分发挥本地区影响力,延伸扩展至学校德育中提高知识内容感染力,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地区文化与思想象征,由当地居民代代传承形成袁具有本源性与深入性袁地区人民对本地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与认同感较深,且具有强烈代入感,将其融入学校德育中,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感染力得到提升。进而使得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接受思想引领。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便捷性与实体性特征,转变学校德育形式,开展实践学校德育遥学校可在本地实体资源基础上,建立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合理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活动中。通过切身感悟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力,进而提高学校德育质量。

2.3打造新媒体平台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融合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本质发生了巨大转变网络空间具有强有力的文化与思想影响力。学校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时应通过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的方式袁巧妙运用网络空间时代优势袁 进而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融合路径遥 首先学校应组建自我新媒体团队建设官方新媒体平台。现阶段抖音尧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软件成为学生日常接触最频繁的信息软件网络空间逐渐演变为高校学校第二课堂阵地。学校应顺应时代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在确保高校学校领导前提组建官方媒体平台提高高校学校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辐射到广大学生学生群体内袁进而为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融合提供新路径。其次,学校应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发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网络传播特性,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遥学校在自我新媒体平台中,发布革命记录视频尧传统经典文字以及古代诗歌等内容,增多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学生视角的机会,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融合提供基础保障。

2.4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属于地区灵魂所在,可以提升地区影响力。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在于思想与文化层面,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可以引发共鸣,使群众可以高度认同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不会受到时代演变影响,会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需要不断继承发扬。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丢失本土智慧与骄傲。所以在经济发展期间,必须关注民族与民俗文化,吸收宝贵文化经验与智慧。在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前,必须设置相关主题。活动主题必须凸显出民族文化,同时联合地方特色,保证群众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融合群众文化活动和传统民俗文化,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号召力与吸引力,确保社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时,可以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涵养。

2.5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大众化创新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标识。新文创视域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对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个性化和本土化的语言,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文化也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如韩震所强调的“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 。将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新文创转化为代表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以此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信心的培育。

结语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群众活动相结合,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各个过程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做到思路以及方式的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国的文化自信,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董隽.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J].北方文学,2019(12):168-169.

[2]嵇加龙.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明日风尚,2018(24):354.

[3]毛志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卷宗,2016,6(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