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研究

何洪林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通安畜牧兽医站 615131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然而,目前在我国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提升种植效益,本文对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提升

水稻种植与我国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解决了粮食问题,才能为经济发展和各项生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种粮食作物,水稻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比较广,并且水稻种植区的自然条件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水稻生长具有良好的环境。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水稻种植的目标,这就需要逐渐优化升级水稻种植技术,使水稻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

1 我国水稻种植的现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水稻种植仍然存在经济效益低、技术差异大、分散化等弊端,阻碍了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笔者做出以下分析。

1.1 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低

在我国,每一亩地的水田需要用到3千克的水稻种子,每千克的水稻种子的价值在25至45元,即每亩地需要的种子成本为75至135元。另外,应水稻的生长情况还需要施肥、撒农药等,这些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上涨。因此每亩水田种植的成本也随之上升。除此之外,例如蔬菜、水果等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近年来由于市场扩大,致使经济效益不断上升,导致稻米的经济效益与果蔬的经济效益差距增大。当高成本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时,许多农民也就不愿意再继续种植水稻,导致种植水稻的农民人数流向旱田种植、果蔬种植或是成为建筑工地的工人。

1.2 水稻种植技术差异较大

我国的水稻种植受地形气候、种植人群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都有所差异。例如有些水稻种植者是普通农民、有些水稻种植者是承包者、而有些是科研工作者等,不同的种植者其培育水稻的方式就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水稻种植方式会对水稻的产量和生长状态产生影响。

1.3 水稻种植规模分散化

经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依然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大部分地区还为走向规模化种植。由于各地区迥异的地理环境,以及水稻自身品种众多、杂乱,加之其规模分散,导致了相关单位对其管理不便,水稻的产量难以得到提高。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产量的提升,需要将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方式该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既方便了统一管理,又有利于节约耕种、人力和土地的成本,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

2 水稻种植的主要要点

2.1 科学选择育苗

水稻品种的选择是育苗工作的重要环节。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根据种植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另外,种植人员要高度重视水稻在壮苗时期的生长状况,并且要充分利用农业技术压实床土,以此促进稻苗根部的健康发展,但是要控制好土壤的紧实度,不宜过于结实以致板结。而后,种植者需要严格把控有机肥和土壤的比例,严格掌控土壤的酸碱性。

2.2 播种前的准备

在播种之前,种植者需要先行测试稻苗的发芽状况,将种子浸泡于常温水中浸泡约 4 小时,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对种子的发芽情况进行定期观察,种子的成活率需要达到 80%以上,才可用于种植。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浸泡种子前需要先晒种。主要是为了保护种子内酶的活性,但晾晒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在 3 小时左右。(2)采用适宜比例的盐水浸泡稻种。水与盐的比例需要选用在1.12,环境温度控制在12摄氏度左右,8天过后再将种子捞出,用 25 摄氏度的清水洗净。

2.3 整顿稻土

水稻种植要求稻土平整,因此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稻田进行翻土,翻土要按照标准有效进行,深度最好控制在 20 厘米左右,在过程中结合旋转翻土,从而有效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能够充分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水整地的过程中要保证泥浆质软、泥不外露,若是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杂草,也可采用农药除草。

2.4 施肥与灌溉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施肥尤为关键。据了解,每亩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一共需要10至15千克的尿素,15至20千克的过磷酸钙等。而且在稻苗移摘后,在预计 10 天内仍需追加提苗肥,用于推动稻苗的分蘖。并且在水稻孕穗阶段,种植者需要对其施用粒肥,能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稻穗的粒重、减少空僻粒的数量。而对于那些穗型较大、灌浆期长的水稻品种,便可减少使用尿素的次数,尽量不要使用偏氮,以免造成水稻晚熟。在水稻返青阶段,应当采取渗水灌溉方式;而在孕穗和始穗阶段,由于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因此只需要保持稻土的湿润即可。水稻需要排水晒田,以此促进生育转化

[1]。通常在 7 月中下旬要引灌 3 寸深水,用来保护胎孕大穗,并且对于那些生育明显延迟和生长在低洼地与多肥地的稻土,要采用浅、晒、深、湿的灌溉方法,防止稻穗倒伏晚熟。最后在首个水稻期间,要确保田间无水,以此规避稻谷被水侵蚀而影响质量。

3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

3.1 优化控苗技术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无效的分蘖,在浪费化肥的同时,还会引发病虫害、造成水稻贪青倒伏等状况,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通过优化控苗技术对无效的分蘖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了无效分蘖的数量。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展现在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数量的有效控制,将花费的效用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3.2 优化控肥技术

控肥技术的优化主要是要实现氮肥利用率的最大化。首先要打破传统氮肥的实施方式,在水稻生长的前期只需要施加少量的氮肥,在生长中期只需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施加氮肥,以此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控肥技术的优化能够在有效利用化肥的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成本,还能达到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

3.3 优化控病技术

如若水稻出现了病虫危害,就将会导致水稻的产量减少,并且质量变差。因此,种植者要关注水稻的虫病问题,对虫病进行控制,尽可能地降低影响。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措施要从水稻自身出发,提高水稻的防病虫害能力。要拓宽水稻茎的粗度,同时要缩短水稻基部节间,而后将水稻上中部位的节间拉长,如此便能提高水稻自身抗虫病害的能力。从而达到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最终实现种植效益的提高。

3.4 优化其他种植和管理技术

在种植水稻中,除了以上几种种植技术,还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技术和育苗技术去提高水稻的产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缺失,因此通过科学技术种植和管理水稻,能够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对水稻种植环境的管理时,要时刻提房飞禽走兽对水稻的影响,种植者可以通过先进的驱鸟设备实现自动驱鸟,即保护了水稻又可节省人力。另外根据稻苗的生长情况,要及时调整土地的养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还可以充分利用 GIS 和 RS 等软件对水稻的声场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以计算出水稻的生长期和间距,从而科学的计算出水稻的种植产量[2]。并且对于不同的生长状态进行科学实验,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化。

3.5 进行无土种植

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我国农耕面积不断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就需要将绿色蔬菜的无土种植技术运用到水稻种植上。种植者可以利用营养液对基质进行浇灌,从而代替了传统的土壤栽培方式。在无土栽培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立体生态水稻种植,需要时刻关注水稻生长条件,例如光照、矿物元素等。通过无土栽培能够促使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推动水稻产量的提升。

3.6 实现多产合一

近年来我国农村旅游行业逐渐崛起,同时带动了旅游行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水稻种植可以不只是粮食产业,还可以满足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水稻种植产业和旅游行业结合,把水稻种植作为景点向游客提供服务,让其参与到农作中,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多产合一,共同发展。

4 结论

本篇文章提出了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几种方式,将其运用到种植中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并且水稻的优化技术要与时俱进,根据水稻生长的具体情况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并且,我国要鼓励农民种植水稻,并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农民普及科学种植方法,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从而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最终实现种植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厦英.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分效益提高分析[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 (5): 37.

[2] 王卫东. 探究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 农业与技术, 2019, (2):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