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护理模式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高质量护理模式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效果

魏海鹏

滨州市中心血站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目的 浅析在血站采血环节中高质量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血站采血的170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遵循1:1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5名,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高质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采血相关不良反应率为2.35%,比对照组的10.59%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献血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82%,比对照组的91.76%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在血站采血环节中应用高质量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质量护理模式;血站;采血;献血

血站是公益性单位,负责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储存等工作,另外还要负责血液制品生产,以及临床供血。目前临床疾病治疗中,输血应用率的提高,也就提高了血液需求量,血站工作量也逐渐加大,而采血环节的护理质量,对采血质量和献血者体验有着较大影响[1]。为了掌握在血站采血中高质量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170名研究对象,是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血站采血的170名献血者,通过1:1分组,两组各85名。对照组年龄22-54岁,均值(36.62±3.24)岁。实验组年龄23-55岁,均值(36.86±3.17)岁。两组献血者的基本信息经对比,有着极小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

1.2 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为献血者讲解献血相关知识,包括献血的意义、目的等。同时,指导献血者饮用温水,扩充血容量,减少不良反应。此外,献血完成后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组献血者采用高质量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2.1 环境高质量护理:重新布置等候区环境,让献血者在采血等待时更加舒适,放松身心状态;同时,在明显位置摆放献血相关知识宣传手册,让其对无偿献血流程、献血意义、血液去向等有所了解。

1.2.2 接待高质量护理:由专门护理人员热情的接待献血者,并和其进行密切交谈,掌握献血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姓名、用药史、疾病史、身体基本情况、献血量、职业等。同时,简单的为患者讲解献血相关知识,或是为其发放宣传手册,提高对献血相关知识有更多认识。

1.2.3 采血中高质量护理:采血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穿刺点选在粗大的手臂静脉血管,局部充分消毒后进行穿刺,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采血过程中,让献血者穿刺侧手中握橡胶球,有节律的握捏。同时,注意观察献血者面色、表情等反应情况,如果较为紧张可以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如果出现严重疼痛、呼吸急促等紧急情况,要立刻停止采血,进行处理。

1.2.4 采血后高质量护理:采血结束快速拔针,用消毒棉球按压在穿刺处,并叮嘱献血者伸直手臂,持续按压,并用自粘绷带固定好。引导献血者在休息区稍作休息,给予牛奶、点心等食物以补充能量,并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感。亲切的为献血者介绍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者在血站休息30分钟后,如果没有不良反应便可离开。离开前叮嘱血液采集后要注意休息,1天内不要做剧烈运动,食用高营养食物[2]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献血者采血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②评估两组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指标包括血站环境、采血服务、献血体验,总计10分,9-10分为特别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0-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用SPSS21.0软件处理,x²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表示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献血者采血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率为2.35%,而对照组高达10.59%,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1 比较两组献血者采血不良反应情况(n,%)

分组

人数

头晕

恶心呕吐

全身乏力

总发生率

实验组

85

1(1.18)

0(0.00)

1(1.18)

2(2.35)

对照组

85

3(3.53)

2(2.35)

4(4.71)

9(10.59)





4.763

P





0.029

2.2 比较两组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82%,而对照组仅为91.76%,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2 比较两组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n,%)

分组

人数

特别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实验组

85

56(65.88)

28(32.94)

1(1.18)

84(98.82)

对照组

85

43(50.59)

35(41.18)

7(8.24)

78(91.76)





4.722

P





0.030

3 讨论

血站是献血者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采血环节的服务质量会影响采血过程的顺利性,还会对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生理及心理舒适状态产生影响,更会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在传统护理中,血站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不够重视,在关注献血者身心舒适方面比较欠缺,所以造成献血量无法达到临床需求量要求。而高质量护理模式,是传统护理的创新与改进,更加重视护理责任制度,强化专业护理理念,增强护理的服务性,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展开针对性干预,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3]。将该护理模式应用到血站采血环节中,从环境护理、接待护理、采血中护理、采血后护理等方面展开,能为献血者提供舒适和温馨的献血环境。同时,采血过程中为了减轻献血者的身体和心理不适感,要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减轻献血者紧张、担心等消极情绪,让采血过程更加顺利,保障血液质量。在采血后注意留观,并做好注意事项指导,让其有良好的献血体验,增强再次无偿献血意愿,增加血站血液资源量,为临床用血提供保证[4]。在本次研究中,运用高质量护理模式的实验组献血者,与运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献血者相比较,有着较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较高的护理总满意率,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说明,高质量护理模式的运用能让献血者避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并获得更高的献血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血站采血环节中应用高质量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晓蕾.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8):194-195.

[2]郑华珍.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9, 32(3):81-82.

[3]陈存意, 梁婷, 谢水妹. 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20):259-261.

[4]李娟, 欠晓春, 党晓娟.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44(3):490-491.


作者简介:魏海鹏(19834-)女,汉,山东省滨州市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血站血液采集及献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