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探讨

郭瑞奉

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 山东 省 菏泽 市 274000

【摘要】目的:研究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给予A组患儿常规西医治疗,给予B组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B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45±0.55)d和(3.25±0.75)d,均显著短于A组患儿的(2.55±1.65)d和(4.86±1.95)d,数据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6.00%,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同时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重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和EV—71病毒,常常发病于学龄前儿童[1]。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患儿手心、足心、臀部等位置有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同时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该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病症,从而威胁患儿生命。现如今,临床通常采用西药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有限。而伴随着人们对中医的重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患儿男女比例为33:17,年龄介于1-11岁之间,平均(6.0±0.5)岁,病程介于1-3d,平均(2.0±0.5)d;B组患儿男女比例为32:18,年龄介于1-10岁之间,平均(5.5±0.5)岁,病程介于1-3d,平均(1.5±0.5)d。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的数据对比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A组患儿常规西医治疗,即给予患儿利巴韦林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919),用量为10-15kg-1·d-1,然后常规隔离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同时注重给予患儿清淡饮食和口腔、皮肤的护理,共治疗一周。

给予B组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A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中药口服,中药组方为: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10g,天葵子、紫花各6g,佩兰、青蒿各5g,每日一剂,清水煎煮至100ml,分4次口服,每次20-30ml,若患儿伴有咳嗽则加杏仁5g、桔梗6g;若患儿伴有咽喉疼痛则加薄荷5g、玄参5g,共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所有症状消失,同时各项检查均属正常;有效:有轻微发热和少许疱疹;无效:病情无变化[2]。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采用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t检验,而临床治疗有效率采用[n(%)],同时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对比

A组患儿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55±1.65)d和(4.86±1.95)d;B组患儿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45±0.55)d和(3.25±0.75)d,两项时间B组均显著短于A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A、B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6.00%,B组显著高于A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50

15(30.00)

25(50.00)

10(20.00)

40(80.00)

B组

50

28(56.00)

20(40.00)

2(4.00)

48(96.00)

X2

-

-

-

-

5.12

P值

-

-

-

-

<0.05

3.讨论

近年来,小儿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亡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而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西医并没有特效药,只是通过抗病毒和对症下药来缓解患儿症状。通常使用的西药为利巴韦林,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DNA和RNA的复制,从而达到良好的抗病毒作用。但是该药物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同时该药物具有骨髓抑制以及白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疗效果。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临床对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学认为,非重症型手足口病属于气分证候,并且以热毒为主要病因,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以清热解毒和利湿透疹为主[3]。在本研究中B组患儿所使用的中药组方中,各类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或利湿透疹的功效,同时依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基于此,在西药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显示,B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患儿,同时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A组患儿。该研究结果与韩永界、丁开菊、张伟等在同一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同时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君.非重症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9,09(6):296-297.

[2]韩永界,丁开菊,张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9,33(6):23-24.

[3]沈惠娟,刘喆,易阳,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9,30(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