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

孙永乾

青海省互助县第三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了落实化学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选择,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化学思维的引导,培养认知策略,进而达到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1基于核心素养视野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2017 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凝练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了学科教学内容对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价值,并确定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为了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还精选了反映时代事件,时代精神的材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还提出了全新的考试评价方式以衡量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这一系列举措的提出,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以基础教育课程为载体,坚决落实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2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2.1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其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使知识活化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此时形成的核心素养才能应用到其他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铁及其化合物课题的学习中,吃木耳可补铁,可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究竟有多少?通过真实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色度计探究木耳中铁元素含量,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铁的性质并能根据铁元素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据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原电池与电解池等抽象难懂的概念时,大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理论解释。但若借助数字化实验,从物质变化角度、电子转移角度等,让学生从宏观现象认识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形成化学观念,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2.2注重化学思维的引导,培养认知策略

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但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化学这一门学科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宏微结合看待物质,无论是组成、结构、性质还是变化规律。于是乎有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再者到“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结合以及“归类”等的思维模式。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在学习有关物质的性质或者某些反应原理时,引导学生形成从组成、结构、分类等方面去认识有关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打破他们以往学习和思考的模式局限。比如,甲醇和乙醇等均属于醇类物质,有着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性质,决定了物质性质存在“不同类别性质各不相同”“相同类别性质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等的相关思维方式。通过这种建立思维模型的方式将知识规律化,能够使学生思维不固化,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同时研究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时,也离不开思维逻辑的推理,针对问题作出假设,通过实验、观察或者资料收集等多种途径寻找证据,最终经过分析得到合理的结论。此时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策略以及证据推理的能力。

2.3 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就是落实在操作实践层面的素养,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往教师习惯于直接把科学的结论,现成的知识告诉学生,让他们直接去背记,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课堂应该更关注他们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从实验的现象去把握化学变化,在自己亲身感受或者动手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特别是在化学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中《乙醇》的新课学习,在探究乙醇的结构时,判断乙醇中是否含有羟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学习到的水与钠的反应,思考水与钠发生置换反应时断键对的位置,分析改如何设置实验探究乙醇的结构。进而引导他们思考,乙醇由于官能团羟基能与钠发应,那么同为醇类的其它物质也能与钠发生反应。这样的探究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使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同时思考如何设置实验探究,最后基于实验的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做出科学判断,这也正是素养“证据推理”中强调培养的科学逻辑思维以及证据意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情感品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改变传统强调知识传授及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为重”,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渗透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化学教学,2016(8):36-39,共 4页.

[2].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00(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