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3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童大权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在当前社会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各界对于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为了响应保护环境的国家号召,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个主流发展趋势。因此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就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

引言:当前培养全能化的、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帮助的人才已经成为各个院校的办学宗旨和主要目标。高职是学生学习与成长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高职学生基本毕业之后都要进入社会开始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并且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从而培养出全能型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 新能源汽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首先,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逐年上升需要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当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发展产业,近年来通过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逐年增长,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就要求必须要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撑,这样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产量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针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关注和重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具有一定的技术来支撑。

其次,根据全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对于技术人才的预测,可以发现近年来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因此为了满足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关注和重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1.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 专业定位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第一点要针对专业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要知道这一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满足哪些要求,只有先明确这一点,才能够开展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针对近年来市场调研发现,新能源汽车技术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让学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能够明确这一专业中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本事,要真正能够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这是这一专业的精准定位。

  1. 培养目标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确定了专业定位之后,需要研究的就是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全能型的技术人才,针对售前、售后、生产、维修等方面都要加以确定,要培养出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并且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注重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提升,让所有的人才都能够具备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具有灵活应变,解决紧急事件的本领。

  1. 人才培养特色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般要按照“岗位主导、能力递进”的模式,岗位主导指的是要培养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实践性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将校企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适当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在企业实践中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能力递进指的是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来制定培养方案和学习难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征,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观察,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 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的科学性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取分层式教学管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掌握技术。

在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可以应用的教学模式包括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等,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化的专业场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模拟场景中学习专业技术,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结合到一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4S店的实体店似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来提前融入和适应社会。

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将教学过程与职业过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感受职业,在职业练习中应用学习内容,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为了实现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与成长,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构建

  1. 总体设计思路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师首先要明确总体的设计思路,围绕设计思路来进行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要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4S店的标准,并且总结和吸取国外一些优秀经验,将这些经验与中国国情和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基础,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中心,培养出全能化的技术性人才。在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思路的构建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全能型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才,以此来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设计,在明确总体设计思路之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这一部分主要分为4个板块:一是基本能力课程板块,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一专业产生全面且正确的认知,明确这一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等,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积极的三观去看待这一专业,今后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明确态度,客观的去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新能源汽车概论等;二是专业能力课程板块,这一板块从理论教学上升到了实践教学,包括职业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三大方面。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于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逐渐从单一化的学习转向综合性知识的学习方面。

三是集中实践教学板块,这一板块的教学逐渐从学校内的教学模式转到了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等方面,主要是将学生集中起来,并且选择一段固定的时间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到一起,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社会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和感受;四是社会能力课程板块,该板块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对于新能源汽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这一板块的教学模式一般都要让学生参加一些企业化的实践任务,在工作中感受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1. 专业实践教学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分为企业实践和课程实训两部分,课程实训指的是在学校内组织一系列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院范围内先将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对于自身能够有一个综合性的评判,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和提升;之后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企业实践这部分包括综合训练、维护训练、顶岗实习等方面,这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比较深刻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这一专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学校要多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系,给学生提供合适的企业实践平台和场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相关行业的需求,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中也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改革,也就是说对于企业的选择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企业中学习知识,体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为此教师与学校领导要多与企业进行沟通,与更多优秀的企业建立联系,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以此来给学生提供多个可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强化校本研修的质量

针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师们要加强校本研修的质量,针对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师们要定期进行讨论,针对课程体系中一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部分集中探讨,集合所有教师们的智慧共同来优化课程体系的内容,让课程体系的内容能够符合当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了社会提倡的一个行业,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此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构建的有效性,打造全能化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董伟.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30(001):75-77.

[2]黄鹏超.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 教育观察, 2019, 008(001):P.11-15.

[3]习璐.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研究[J]. 才智, 2019, 000(019):28.

[4]张长坤. 地方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5.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新能源客车诊断维修专项能力协同培育机制研究》ZJGB2019317


作者简介:童大权,1982.10,男,湖南常德,本科,讲师,新能源汽车技术,412000,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