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应用研究

薄涛

山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9.3-2020.4,本院收治82例高危妊娠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入院时的负面情绪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7d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入院时,观察组护理7d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危妊娠孕产妇;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模式;负面情绪评分;妊娠结局

高危妊娠是一种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导致的合并症,导致孕妇、胎儿受到危害,继而影响母婴健康及妊娠结局[1]。高危妊娠孕产妇在确定高危妊娠后,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精神压力,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病情加重、恶化,进一步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因此,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治疗、护理期间,应针对负面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孕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3-2020.4,本院收治82例高危妊娠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平均年龄是(29.88±3.15)岁、平均孕周是(35.76±1.11)周;初产妇及经产妇各有34例、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是(29.95±3.19)岁、平均孕周是(35.84±1.15)周;初产妇及经产妇各有32例、9例。两组数据对比,P>0.05,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用药、评估孕产妇产前情况、辅助孕产妇完成产前检查、结合产妇的分娩方式提供相应的护理)。

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模式,(1)积极沟通:明确孕产妇属于高危妊娠后,积极与孕产妇沟通交流,明确孕产妇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对自身情况了解、对妊娠分娩存在的疑虑,并针对孕产妇的评估结果,为孕产妇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孕产妇的心理压力。(2)耐心倾听心声:及时疏导孕产妇的负面情绪后,还需不断鼓励孕产妇说出内心的疑虑、痛苦,满足孕产妇的合理护理需求,并在孕产妇治疗、护理期间,及时宽慰、夸奖孕产妇,促使孕产妇树立分娩信心。(3)塑造理想环境:为孕产妇提供温馨、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缓解孕产妇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与不安感。鼓励孕产妇在住院期间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轻松、愉悦的视频或是电视节目,转移孕产妇的注意力,让孕产妇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再者,护士还需积极与孕产妇家属(尤其是丈夫)沟通好,让家属尽可能多关怀、支持、鼓励孕产妇,不要传递负面情绪,让孕产妇感受到更多家庭温暖。

1.3观察指标

  1. 负面情绪评分,分别采用SAS自评表[3]、SDS自评表[4]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

  2. 妊娠结局: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入院时的负面情绪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7d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入院时,观察组护理7d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入院时

护理7d后

入院时

护理7d后

对照组

41

46.79±4.53

36.76±3.51

45.98±4.61

35.11±3.40

观察组

41

47.01±4.65

24.83±3.40

45.87±4.69

23.06±3.20

t值

-

0.765

7.226

0.449

9.885

P值

-

0.61

0.01

0.74

0.01


2.2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二。

表2两组妊娠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

剖宫产率

产后出血率

新生儿窒息率

对照组

41

14(34.1%)

12(29.3%)

13(31.7%)

观察组

41

5(12.2%)

3(7.3%)

4(9.8%)

X²值

-

5.448

11.123

8.007

P值

-

0.01

0.01

0.01


3讨论

心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心理引导手段,疏导孕产妇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与精神压力,促使孕产妇恢复愉悦积极的心态,增加孕产妇对医护人员的好感、信任感,促进护患积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让孕产妇获得完整、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孕产妇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其掌握孕产妇的动态情绪变化,可让孕产妇了解更多的高危妊娠相关知识与治疗必要性,可促使孕产妇积极配合临床工作,积极治疗,进而改善孕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心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

由上可知,高危妊娠孕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吴婷,林霞.心理干预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0):194

[2]裴美娥,李丽芳,谢玲,等.围产期心理保健与放松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血压转归的前瞻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89-90

[3]宋淑英.高危孕产妇的妊娠管理与有效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3):301,303

[4]Michalina Ilska,Hanna Przybyła-Basista.The role of partner support, ego-resiliency, prenatal attitudes towards maternity and pregnancy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women in high-risk and low-risk pregnancy[J].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2020,25(5):6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