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观察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

曹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广东 深圳 , 518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20例LDH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NRS及PPI疼痛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1月后,获得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患者NRS、PP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可帮助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评分;临床疗效

腰痛、双下肢麻木、下肢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常见临床症状,尤其在劳累后疼痛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对于LDH的治疗,临床上首选的还是牵引治疗,但牵引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疼痛仍然存在。随着中医针灸在颈腰椎疾病中的应用,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经活络的效果显著,因而成为除牵引、手术之外最行之有效的腰椎病治疗手段[1]。本次研究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20例LDH患者为例,探讨针灸对缓解LDH患者疼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20例LDH病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35~68岁,平均(51.43±10.58)岁,病程在1~10年,平均(5.65±3.92)年。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2)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时间超过半年;(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70岁;(2)存在腰椎管狭窄或椎体畸形情况者;(3)局部位置存在皮肤破损或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以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秩边、委中为主穴,根据辨证配穴原理,肝肾亏虚者加命门、气滞血瘀者加膈俞、湿热阻络者加阳陵泉、风寒夹湿者加大椎穴。先用75%酒精对目标穴位周围皮肤及针灸针消毒,右手持针快速进针,肾俞、大肠俞及委中穴直刺0.8~1.2寸,环跳、秩边直刺2~2.5寸,腰阳关向上斜刺0.5~0.8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使用电针机加电,采用15Hz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准治疗30min。针灸治疗每周5次,间隔2日,总计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LDH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患者腰腿疼痛感显著减轻,直腿抬高70°以上;有效:患者腰腿疼痛感减轻,腰部活动改善,直腿抬高试验30~70°;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20×100%。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以0~10分评价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同时采用现时疼痛强度(PPI)等级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级,以0~5级分别表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和极为疼痛,级别越高表示疼痛强度越强。

1.4 统计学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针灸治疗效果

本组2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1月后,获得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

2.2 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标变化

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患者NRS、PP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NRS、PPI等指标变化(x±s)

组别

NRS

PPI

治疗前(n=20)

4.12±1.03

3.12±0.86

治疗后(n=20)

1.31±0.34

1.28±0.21

t

11.5859

9.2952

p

<0.05

<0.05

3 讨论

LDH是临床常见的疾患之一,由于椎体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患者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下肢麻木。尽管LDH并不危及人的生命,但由于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常规的西医牵引治疗时间长,痛苦大,因此研究者们将目标转移至方便、简单、快速有效的中医针灸方法上。

传统医学认为,LDH是因肾虚、风寒湿邪侵袭肌表或跌扑损伤、瘀血内停导致经络闭阻,气血不畅引起,因此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针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见效快的优势,针灸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对于腰椎、颈椎等病变效果较好[5]。对于颈腰椎疾病,外伤、劳损、寒湿、肾虚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它主要与督脉、膀胱经及胆经等经脉的气血运行失调有关,因而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适合不同证候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案,对缓解病人痛苦效果更好。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本组2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1月后,获得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且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患者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针对LDH采用中医针灸效果好,对缓解患者疼痛有积极意义。针灸可直接作用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起到了修复韧带,保护椎体的效果;也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同时以辨证取穴原则,将LDH分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阻络证和风寒夹湿证,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论治制定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方案,以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牵引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可帮助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洪荣,马向明,任莉赟.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3):480-481.

[2]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3]周海滨,杨苏骏.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2):313-314.

[4]李俊毅,孔赏,马虎升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6):76-80.

[5]陈霞,范玉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