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观察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在神经内科中应用优质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5例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还有25例为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投诉率。结果:优质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优质组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减少患者投诉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效果 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是神经方面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同时能与心理科进行交叉诊疗,使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的种类复杂多样,容易在护理中发生纠纷和安全事故,从而增加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1]。优质护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其开展的护理服务,不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还减少投诉率,增强护患质量的良好关系。本文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从而分析其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组,随机抽选2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剩下的25例为优质组。其中常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16-75岁,平均年龄为(51.34±1.1)岁;优质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19-74岁,平均年龄为(48.62±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有: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视工作、保持病房的舒适环境、给予适当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

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其具体护理内容为:

①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发宣传手册、放宣传视频、开展宣传讲座等方式,详细介绍疾病的病理知识、治疗方式、预后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

②建立护理小组。加强护理小组成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加他们对责任意识和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掌握,根据实际病情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优化护理工作。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培训,以此巩固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③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感受和病情发展状况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以此完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感,同时严格按照医嘱指导用药,告知其用药的注意事项。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规划饮食方案,确保营养充足摄入和均衡搭配。叮嘱其食用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同时要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叮嘱在食用过程中要充分咀嚼。

④保持病房内的良好环境,为其营造出干净、温馨、舒适的氛围,控制探视人数,避免病房过于拥挤、嘈杂。注意病房中的温度与湿度,并定时通风换气。配合患者的合理需求,适当布置病房,通过摆放照片、绿植等,从而舒缓情绪,利于保持良好心态。

⑤加强心理护理,通过不定时、不定期的巡查病房,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从而建立良好关系,在交流中观察情绪及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针对其不良心理进行安抚和引导,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和恶化。同时在交流中要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和语气,并给予适当的关心与照顾,从而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

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指导其运动方法,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同时鼓励他们多进行其他活动,多与他人建立友谊,从而利于预后。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通过收集患者的投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总有效率、投诉率(计数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中,经X2验证,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常规组与优质组的护理效果比较中,组间数据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1 常规组和优质组护理效果状况[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

25

15(60.00)

9(36.00)

1(4.00)

24(96.00)

优质组

25

6(24.00)

5(20.00)

14(56.00)

11(44.00)

χ2

-

26.601

6.349

64.381

64.381

P

-

0.001

0.012

0.001

0.001

2.2两组护理投诉率比较

常规组投诉率为60%,优质组投诉率为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2 常规组和优质组护理效果状况[n,(%)]

组别

例数

投诉率

常规组

25

8(32.00)

优质组

25

2(8.00)

χ2

-

18.000

P

-

0.00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管理,并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越来越趋于人性化护理发展[2]。优质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水平的护理方式。围绕病人的需求,打造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各角度的护理服务,使病人生理、心理都能得到有效的平衡和调整,用优质的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3-4]

护患关系一直都是较热门的话题,改善护患之间的矛盾,建立护患间的信任,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需要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增强整体护理效果[5]。常规护理是目前较普遍的护理方法,能让患者做好治疗的心理准备,并给予一定程度的护理服务,但护理效果不理想,预后情况较差。而给予优质护理则能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从而在心理、用药、饮食、环境、康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从而提高护理的服务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本研究表明,常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低于优质组,且常规组的护理投诉率高于优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能减少患者投诉率,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其护理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果,梁思柳,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B].医院管理,2019,19(76):270.

  2. 吕芳,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20+22.

  3. 张莹,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132-133.

  4. 余凯先,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164+166.

  5. 赵锦颖,康馨匀,韩宇洲,设立责任组长对神经内科护理质控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7):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