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何小霞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 射洪 629200

【摘 要】目的: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同为50例,各予以常规护理、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对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麻醉前两组的血压、心率均比术前1d高,但试验组比对照组低,在数据差异上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血压、心率稳定,减少手术风险,促进病情康复和预后转归。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亲情护理服务;围手术期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在临床各科室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手术操作存在着侵袭性、创伤性的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导致其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情绪变化或急剧升高血压、心率,影响手术顺利开展和术后病情康复。正因为如此,医院方面需要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给予高度重视[1]。亲情护理服务作为额外护理措施的一种,其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抽选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如下评析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同为50例。对照组:28例男,22例女,患者年龄范围21-67岁,平均的年龄为(45.6±3.2)岁;16例为胸外科手术,14例为妇科手术,20例为骨科手术;试验组:27例男,23例女,患者年龄范围22-68岁,平均的年龄为(46.2±3.1)岁;15例为胸外科手术,13例为妇科手术,22例为骨科手术。两个组给予比较后,P显示为>0.05,可进行此次对比。

    1. 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术前对生命体征、病情等进行严密观察,合理安排病房,遵医嘱进行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性检查,将创建静脉通路、备皮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术中同主治医生保持默契配合;术后进行饮食、生活、用药等方面的简单指导,若有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积极处理。实施亲情护理服务的为试验组,首先成立专门的亲情护理服务小组,要求组员进行相关学习培训,将微笑式服务提供给患者,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对患者要热情接待,全程保持温和的态度及轻柔的语言,增进互换交流沟通,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介绍成功病例、音乐疗法、暂时遗忘等将患者注意力转移,对其负性情绪进行改善。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播放幻灯片、张贴宣传图片等方式做好宣教指导工作,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手术流程、相关注意要点的了解和认知,做好并发症预防和心理准备,促进临床转归,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术中:接待患者至手术室后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尽可能消除其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尊重、关怀患者,合理调整室内温、湿度,麻醉过程中通过抚触、握手等不同的方式将安慰、鼓励等传递给患者,做好隐私保护和保暖,提高生理舒适度,结束手术后将患者体表的血液、碘伏等擦拭干净,再向病房转移;③术后:将温馨、舒适的病房提供给患者,协助其合理选择体位,确定其完全清醒后,将手术情况如实告知,以免其出现不安的情绪,交代饮食、疼痛、体位等方面的注意要点,提供家庭支持和温暖,确保病情快速恢复。

    1. 观察指标

于术前1d、麻醉前监测两个组的血压、心率变化。

1.4 统计学评析

全部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以(5fa0e8692d038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予以描述的为计量资料,对比所予以的为t检验,P<0.05的情况出现,即可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麻醉前血压、心率同术前1d比较均升高,而其中的试验组要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上具备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 1 对比两组血压及心率变化(5fa0e8692d038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

组别

血压(mmHg)

心率(次/min)

术前1d

麻醉前

术前1d

麻醉前

对照组(n=50)

115.5±5.8

146.2±4.6

87.5±8.4

104.8±6.5

试验组(n=50)

114.5±8.7

120.3±8.6

86.4±5.5

89.3±6.4

t

0.6762

18.7779

0.7746

12.0151

P

0.5005

0.0000

0.4404

0.0000

3 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会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即在临床医嘱的指导下对相应的护理工作进行执行和完成,由于其具有随意性、被动性、盲目性等缺点,所以不能让患者心理、精神、生理等方面需求得到及时满足,所以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2]

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的护理事业以及广大患者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亲情护理服务应运而生,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种护理模式是在护理全程将患者当做亲人一样对待,将全面、贴心、温暖的护理措施提供给患者。其可有效促进医院护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和谐友好的互换关系[3-4]。通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亲情护理服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心理负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5]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麻醉前比术前1d的血压、心率高,但比对照组的低,数据显示为P<0.05。可见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血压、心率稳定,减少手术风险,促进病情康复和预后转归。

参考文献

[1] 陈琴,夏丽.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2):72-73.

[2] 张玉彦.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5。36(22):60.

[3] 潘惠颜.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52-153.

[4] 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11):26-28.

[5] 杨春燕.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