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杨童童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东营第三希望小学 844200

摘要:通常来说,课堂展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将外部信息转化为个体认知成果,再通过语言、动作描述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课堂展示,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一方面能通过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丰富课堂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也能结合学生表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多个层次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展示;小学数学;思考

引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方式变革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避免创新型的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展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展示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整个教学效率非常低下。而课堂展示教学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了主动权,给了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被调动起来。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式的思考,也会自主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因此课堂展示教学模式对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展示的应用情况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展示效果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部分教师在课堂展示环节往往只会进行机械、单一的展示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重视。新课程标一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课堂展示本身也是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但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注重展示的内容,忽略了学生自身展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情况。在错误的教学理解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往往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点到的学生可能对内容已经理解,但是无法组织语言表达观点,这是缺乏展示能力的典型表现。

三、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展示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存有疑问的知识点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又有新的意见,缺乏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部分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使得学生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固定训练,无法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与探究,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展示平台,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以及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引导,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有效平台。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明确教学目标

没有目标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制定课堂展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使整个教学过程都为了一个教学目标服务,才能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学习上,而课堂展示教学的教学过程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1. 为学生制定一系列的展示方案

在进行课堂展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系列的展示方案,让学生自行选择。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选择方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想法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的过程,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1. 引导学生反思,大胆提出质疑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随堂练习的形式展开课堂测验,布置少量练习作为巩固训练的素材。在给学生一定解答时间之后,教师再抽选几位学生回答问题,由于练习答案本身是固定的,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对公式定理和运算规则理解不足,也会出现不同算法。在学生展示随堂练习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并发表自身观点。在反思与质疑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调动,数学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1. 细化小组分工,明确学生展示的任务

为了提高课堂展示的有效性,每个小组长在接收到展示任务后一定要快速进行组内分工,用最短的时间组织组员做好“预展”活动。“预展”活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主预习与课堂展示之间的环节,二是指大班展示前的预演。为了保证课堂展示的效率,各小组一定要在“预展”阶段细化小组分工,这一阶段大组长的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组长在分工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位组员的能力和特长,有针对性地把各项任务分配给各个组员。小组成员在接收到展示任务后,要积极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

  1. 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

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搭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推动力,教师的讲解是调整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增加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七)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展示的热情

新课堂的一大特色是,学生在课堂上是自主的、积极的。为达到此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设计并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依靠这套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组内协作,培养团队精神。这套评价体系以班级为整体,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进行评价,总的来说包括两大部分:对每个小组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对学生个人进行点滴性的评价。比如: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从各小组的展示设计、参与展示的学生数量和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总评,按优劣顺序给每个小组打分。小组若得一分,等同每位小组成员都得一分,以此类推。另外,在对组员个人评价上,则注重其在质疑或探究中的表现,教师对表现积极或表现特优的学生给予适当分值奖励,该项奖励分仅计入个人得分。在期末的反馈评价中,对以上评价分两块进行总评:一是对学生个人进行总评,在测算个人分值时,可以把小组得分记在个人分值内,按分值高低进行全班性的排名,排名高的组员将来才有资格参加学校和班级的评优评先;二是对各小组进行总评,测算方法为,把小组内所有组员总得分除以组员数,得到的平均分作为小组得分,并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名,评出班级优秀小组,在期末予以表彰。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也正处于实验时期。实践结果表明,课堂展示的教学方式对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采取教学实践,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景菲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意义及方法指导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9(35):23.

[2]王芳.课堂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35.

[3]石家兴.自主互助课堂模式下数学课堂展示有效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9(07):164.

[4]石家兴.浅谈数学课堂展示有效性策略[J].求知导刊,2019(25):31-32.

[5]王守文.小学数学课堂展示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8(2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