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业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依托农业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

陈梅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近十年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以及近十年来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急剧扩大,加上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社会到学生,再到学生家长形成了轻实践、重理论、轻技术的观念,造成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不符合就业需求的问题,因此探讨新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依托农业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依托农业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

引言

“新农科”是以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建成高等农林教育强国的战略需求为背景,培养多学科背景、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致力于加快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新方案。农学是一门对专业实践技能要求非常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农学类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途径。因此,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新农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类高校农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应用型为主、兼学术型的卓越农学人才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几乎成为唯一重点,这种模式尽管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农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另外,农学专业课程中单纯理论知识的教学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特别在进行专业课程如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教学中,学生对作物播种、田间管理、作物形态识别等生产常识并不了解,因而加重了其对课程知识体系理解的困难程度。为了使学生具有一定专业背景,部分高校开设了综合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消化的情况。但该种实践教学往往滞后于理论教学,甚至与理论教学脱节,导致学生既有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造成理论知识空洞、复杂和难于理解的情况普遍发生,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频频出现死记概念、理解不到位、分析不全面的现象。当然,有些高校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也配套了相应的实验课时,以此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加强知识“学”与“用”的结合。以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

(一)注重课程实操性,优选课堂实验教学。精选实践性强的课程和综合设计试验安排课堂实验教学,包括对作物质量评价及平衡施肥性试验设计等,综合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课堂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作物植物学形态并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设置课程实习。根据课程安排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设置短期的课程实习,带领学生在田间开展整地、作物移栽、农艺性状测量、田间管理等;在校内根据理论课程设置配套室内实验课程。(三)生产实践全覆盖,设置毕业实习。使每位同学参与一项科研试验任务,保障每位学生参与到育苗、整地、移栽、施肥、中耕、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在本科学习的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大田生产实践实习,让学生体验大田生产的真实情况,增加综合性实验,增设创新设计性实验。

三、基础理论性、拔高性和探索性实验融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农学实践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农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相似课程间的实验内容略有重复;第二,大班式与集体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导致实验课过于集中,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不够且质量较差等不足之处。因而,优化完善农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配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缩小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内容,通过增加实验课学时来补充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使得农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形成一个集基础性、拔高性和探索性实验教学形成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实验教学主要培养本科生对一些普通设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拔高性实验教学主要以符合当地农业生产为切入点,以大宗作物为对象,通过实验探讨其生长规律。探索性实验教学以追踪研究深度不够或者鲜见报道的科学研究问题为主要目标而履行的试验(实验)研究。依照新农科建设战略背景,要搞好实验教学就要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

四、完善以创新能力为标准的考核指标

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应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为主要目标。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多样化、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方式,用实践操作、技能大赛、实践报告、表达方式等形式进行综合考核。在实践过程和结果方面,实行双考核。不再单单以实践报告作为唯一的考核依据,而除了对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考核外,还对实践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专业、熟练,以及方案设计合理性、新颖性、课堂出勤率、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结果汇报、讨论交流、团队协作等环节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在考核内容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建立评分表,各项单独打分,以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

五、强化企业与学校的联系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上对于此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很多农业专业都在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原来校内还有诸多的“基地”以供学生实践,逐渐就被其他的建筑物代替了,学生的实践空间与条件又一次遭受了限制,实践课很难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教师教授实践的环境也愈来愈艰难,实践教学的发展更是停滞不前。所以说,学校可以利用校内的实践“基地”与相关农业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打破由于校内条件不足而影响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障碍。但是现如今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全部精力和重点则是在经济效益、市场占值比上,有不少的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来实训的,这样的状况也很不利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结束语

职业院校关于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企业需要的层面来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合理编排实践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程序,完善考评制度,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的深入推进,相信职业院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督查学生实践过程,落实考核制度,一定能够提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发现、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霞,苏小娟.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01):256+258.

[2]柳林,张丽琼.应用型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以安康学院省级一流专业“农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3):80-81.

[3]杨泽良,刘泽发,白婧,孟桂元,向国红.农学类专业“五位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9):26-28.

[4]李平.河南省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农学专业为例[J].决策探索(下),2019(09):64.

[5]苌霖韵,王颇,王琳.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2019,9(09):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