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1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哪些

胡运珍

合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泸州 646200


这几年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临床护理上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新兴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护理方面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很好地确保了广大女性以及新生婴儿的安全和健康。妇产科疾病护理的最显著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临床上所需进行的护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相对较广,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必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能力,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对未来的风险意识预期,为患者带来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好转。与此同时,妇产科疾病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这与患者自身以及新生婴儿的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上人们普遍高度重视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情况。如果在护理工作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就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对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极大的打击,致使护理工作质量降低。针对这一现象,每一个妇产科治疗单位都应定期的开展妇产科安全隐患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将其落实。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在妇产科护理中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1.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在医疗单位就职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从各大医学类院校招聘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护理人员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但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常常是较为局限的,他们一般只会依据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进行护理操作,如果遇到特殊的病人,往往就会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出现病情观察不及时,病情掌握不全面的问题,以至在实施护理时出现不足,提高出错的机率。而恰恰妇产科具有较强的专科特点,需要护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掌握度,因而从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来到妇产科进行护理工作时,如果相关单位不提前给予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那么他们的临床专科操作技能熟练度就不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风险的机率,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婴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如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或者是沐浴后不注意查对,出现新生儿错抱的情况。另外,他们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低,容易忽视产妇的知情权和隐私权,随便谈论患者,有时甚至做出一些侵犯病人权利的行为,这会激化医患关系,使得医疗事故增加。

2.妇产科接诊的患者方面。
妇产科接诊的患者,因牵涉个人隐私或者胎儿、新生儿,入院以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甚至是恐慌的现象,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忽略了患者这一情绪上的变化,或者在实施临床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提前给患者下达通知,很容易对患者及家属形成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因而会使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抗拒护理操作的执行,进一步提高医疗纠纷出现的机率。例如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会因担心自己的隐私部位被暴露、分娩时的疼痛以及可能带来的其他问题而产生排斥心理,这会极大地降低临床护理操作中患者的顺从性,增加孕妇在分娩时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又如由于临产期的产妇心情变化相对复杂,尤其是在产妇分娩完成以后,其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一系列很大的变化,而此时产妇的身体相对虚弱,在这一时间内发生安全隐患的机率较大。除此之外,由于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在生活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后身体恢复期间会出现不遵从科学的医学观念来进行身体康复护理的现象,从而增加了护理安全问题出现的机率。
3.科室管理方面

护理安全,与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忙于临床护理,而忽略了临床管理制度的落实。如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剖宫产术后病人的阴道大出血未及时发现,待发现时病人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其次,物资管理不到位。妇产科的一些药品、物品,如缩宫素、吸引器等,在妇产科急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作中各种急救药品和设备虽然要求进行定人、定位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查维修管理,但是由于上班人员具有流动性,随机性,难免有部分人员因为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进行清点补充。如果在抢救时,出现抢救用物缺乏或障碍,或是抢救药物过期,就会延误抢救时机,从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再次,对护理操作监督管理不到位。护理操作流程和查对制度是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形成的,只有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认识不足,往往因嫌其繁琐而不严格遵守,极易导致医疗问题的发生。

妇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大家一定要针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