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技术结合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中药外敷技术结合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龙俊任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400

【摘要】目的:观察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给予中药外敷技术结合皮瓣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皮瓣移植,研究组给予皮瓣移植+中药外敷。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皮瓣移植技术治疗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之后辅以中药外敷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其皮瓣存活率,促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足踝部难愈性创面;皮瓣移植;中药外敷

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车伤所致,常规换药效果较差,皮瓣移植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皮瓣移植对存活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还要确保局部创面功能、外形优良[1]。故而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难愈性创面的同时高度重视创面高质量恢复,显得至关重要。故而本研究特此辅以了中药外敷技术,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20例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纳入于2017年01月--2019年12月。入组标准:胫骨下大约1/3部位(足踝部)皮肤组织受损且创面迁延难愈;均在知晓研究目的意义的情况下签署研究同意书;受损面积8-12cm。排除标准:正在参与其他治疗性研究;病历资料不完整,影响临床统计;精神系统疾病或视听障碍、认知障碍而无法正常沟通交谈。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要求,结合数字随机表法,将观察主体划分成对照的两个小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各10例。研究组包括6例男性和4例女性,年龄21-66岁,均龄(44.8±12.8)岁;2例撕脱伤、3例机械伤、5例车伤。常规组包括5例男性和5例女性,年龄21-65岁,均龄(44.9±12.5)岁;1例撕脱伤、1例机械伤、8例车伤。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皮瓣移植:皮瓣中轴线为患者小腿后肌间隔垂线,根据创面大小,皮瓣旋转点逆行于外踝尖之上大约5cm部位。取缔部仔细观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实际操作过程中,与蒂部筋膜安全距离应当间隔3cm,促使两侧筋膜组织生成皮肤筋膜蒂组织,大约2cm左右,然后从两侧切开皮瓣,在深筋膜之下置入。小隐静脉切断,结扎血管,深筋膜之下将皮瓣逆行并分离至远端,一直到旋转点,旋转角度90-135°,最后缝合足踝软组织受损部位,常规止血、消毒、抗感染。

研究组给予皮瓣移植之后辅以中药外敷:生草乌、生山楂、生川乌、生白芥子、生天南星、麝香、白芷、冰片、片姜黄、透骨草、细辛分别10g,制作成为膏状,然后在皮瓣移植四周进行涂抹,最后覆盖塑料薄膜,每日1次,每次3h。2周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动态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皮瓣存活的病例数。

1.4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x±s)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的[n(%)]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主。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住院时间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住院时间对比

小组

总病例数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10

6.1±1.1

常规组

10

12.5±2.6

t

-

8.346

p

-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皮瓣存活率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皮瓣存活率对比

小组

总病例数

皮瓣存活的病例数

占比

研究组

10

9

90.00%

常规组

10

7

70.00%

X2

-


8.353

p

-


<0.05

3.讨论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因为车伤所致的足踝部骨折越来越多见,而足踝部骨折引起的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也越来越多[2]。局部感染严重且组织缺乏灌注是导致足踝部创面迁延难愈的主因。常规换药方法对于大面积损伤的恢复具有较高的难度。皮瓣移植技术随着现代显微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被广泛用于难愈性创面治疗中,效果比较理想,但治疗后若是保护不当,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3]。因此,本研究为了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特此在皮瓣移植之后辅以了中药外敷,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中药外敷技术与皮瓣移植治疗方法的结合,对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恢复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优化了淋巴微循环,而且还优化了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患者新陈代谢加快,所以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皮瓣存活率。中药外敷技术所用的生草乌、生川乌能够发挥祛风、消肿、除湿以及止痛作用;生山楂可以抗癌,以免肿瘤细胞增殖,预防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白芷有利于受损组织重生,同时还可以消肿、排除脓液、减轻患者痛感;片姜黄通络、活血、行气,促使局部血液良好循环,进而帮助患者减轻患处疼痛感;麝香能够消除疼痛、镇痛[4]。诸多中药材配伍,共奏消肿止痛、行气活血之功效。

总而言之,对于足踝部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皮瓣移植治疗之后辅以中药外敷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其皮瓣存活率,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田梦,王钢仁,徐晓静,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8):110-113.

[2]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26):4181-4186.

[3]邢栋,李文毅,魏景超,等.改良持续负压引流法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6):110-113.

[4]马疆青,陈红风.中医药促进难愈性创面修复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3):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