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品管圈的运用效果 戴云霞 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400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略论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品管圈的运用效果 戴云霞 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 20206 年 6 月收治且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的 100 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所有入组患儿和护士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品管圈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同时,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改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手足口病;护理


一、引言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又被称作发疹性口腔炎。该病病因为20多种肠道病毒侵袭,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l型(EV71)为常见病原体,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且手足口病传染率较高,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染,所以患儿的及时确诊和治疗显得极为关键,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护理中所发生的问题,本文采取了品管圈进行护理工作改进。品管圈是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该管理方式的中心为一线部门,通过组建质量改善圈,采用品质管理探讨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本文就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的应用疗效进行探讨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6年6月收治且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其中男患儿58例,女患儿4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6±1.3)岁;病程2~8d,平均病程(4.3±1.8)d。将所有人组患儿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我科护士共15人,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2±3.9)岁;其中本科6名,专科3名,高中或高职1名,平均工龄(11.2±3.7)年。按职务分: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10名。将所有入组护士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年龄、资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由A组实施地常规护理,研究组B组品管圈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具体步骤为:

2.2.1组建品管圈

由主管护师负责护师和护士的培训作,将品管圈的目的、相应实施方法以及具体步骤进行讲解,通过研讨会形式确保护理工作者掌握品管圈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必须流程。

2.2.2设定主题、确定时间表

研究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确定本次护理改进主题。在小组头脑风暴并采纳各方面意见后,确定本次品管圈的主题为“降低护理操作错误率、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设定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一2020年6月,制定时间表,从患者以及家属心理特征、管理方法、基础护理模式、病患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召开圈会,综合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2.2.3科室现状

我院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科室拥挤、输液卡填写错误、忽略患者交流等护理问题.另外发现患儿的年龄小,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治疗的恐惧等产生护理依从性差.又有一部分病患家属医疗知识缺乏、治病心切、对护理具有一定程度误解,造成患儿就诊护理障碍、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2.2.4针对所统计现状制定相关策略予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对科室拥挤的情况,向主管部门汇报,要求增加床位,另外建立患者病情分级制度,提高现有床位使用率;

(2)针对输液卡填写错误和一些护理人员忽略患者交流的问题,建立以护理人员综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职责感;

(3)对护理人人员排班进行公示,一是保证护理人员的充足调换和轮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二是方便病患家属及时就产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咨询,以免产生护理纠纷;

(4)定期开展护理健康知识讲座.全面讲解手足口病护理要点,提高家属健康护理知识,增加患儿家属的认同感和对护理工作的包容性。

2.3评价指标

从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1)在出院时寸要求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填写调查问卷,(2)医院定期进行《护士护理技术综合考卡复》,以成绩与护理差错率(差错次数/病例数X100%)为护理质量判断标准。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培训资料以(5f9a5f64881fd_html_9541c159e7ae3e2b.gif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3.1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

A组护理作者在《护士护理技术综合考核》中的平均成绩为(82.9±3.6)分,品管圈研究期间发现护理差错事件5次(3次病例书写不规范、2次给药时间不准确),差错发生率为9.8%.B组护理的平均成绩为(93.9±2.7)分.品管圈研究期间现护理差错事件1次(病例书写不规范),差错发生率为1.9%。对比两组综合考核成绩与差错事件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

3.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B组共同收满意度调查问卷50份,其中表示非常满意42例,满意6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6.0%;A组共回收满意度调查问巷47份,其中表示非常满意31例,满意4例,不满意l2例,满意率为74.5%.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品管圈是随着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兴起的新型护理管理方法,通过组建质量改善圈,采用品质管理探讨并解决护理T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的护理改善机制,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本次研究示对照组护理,作者在《护士护理技术综合考核》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品管圈研究期间出现护理差错事件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在护理过程中引进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各种错误的出现。同时,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在护理过程中引进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改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实行品管圈活动后,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纠正及自我完善,护士之间善意的指正与提示提高了各项制度与规范的执行力,使每一个成员都真正参与其中,从而有效降低了各类质量问题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兰兰.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60-62.

[2]胡娇玉.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182.

[3]曲俊慧,刘颖颖.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9,6(4):120-121.

[4]赖辛娇,罗国琼,卢志莲.儿科手足口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195-196.

[5]宋丽丽.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42例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5):45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