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勿忘学习——借助网络 拓展学生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战疫情●勿忘学习——借助网络 拓展学生阅读

金春华 周永康

嘉善县陶庄小学

[摘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小学生网络阅读的优越性。

[关键字]网络优势 阅读兴趣 教学模式


网络是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广博的信息、共享的资源,友好的界面,相互间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

一、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材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中感受愉悦,体验快乐。由于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本、图像、声音及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呈现方式,都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依据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中迷人的图画、动听的乐曲、形象的造型等资源,为学生设计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以便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究。

1课内的网络阅读优势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等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点击,选择适当的链接,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在网络世界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促进教育从“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明显。借助于网络,将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幻灯片、小品和新闻剪辑等方式进行再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有助于他们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我们成功了》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祖国母亲五十年代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因此,我便组织学生以祖国的过去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拘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体现,教学氛围生动活泼,阅读自然快乐而有效。

2、课外的网络阅读优势

目前,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令教师十分担忧的。面对现状,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仅靠课堂四十分钟和课内教材,不管教师施教手段如何科学,都是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小学生阅读网”是专门给小学生提供阅读书籍的网站,虽然阅读内容比较有限,但是对于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很有益处。像我任教过的悠悠同学,她的父母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量,但平时自己没有时间陪孩子去书图书馆、书店,就在家里备了一台电脑,事先和孩子一起找好一两个孩子有兴趣阅读的故事网站,一旦孩子想阅读了就可以及时登录到已经设置好的页面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孩子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提升了,阅读的理解能力也随之提升,可谓一举三得!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网络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教师应事先准备好供学生访问的网站,并注意指导如何到公共图书馆去借阅书籍,查找工具书等方法。在阅读中,还要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注意及时把阅读的感受和读后的体会写下来,以便于以后的交流。

二、 借助于网络的便利,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

1、课内借助网络便利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代名著和外国文学。以及有的课文通过记叙一些典型的事例,来赞美古今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光辉业绩。在教学这些文章时,由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因而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在教学上借助于网络,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就能达到对文章思想内容,以及人物命运的全面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之前,通过布置学生访问“中国名人网”等网站,利用网络查找雷锋的身平事迹,观看与雷锋有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雷锋,感受雷锋不怕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1. 课外借助网络便利,丰富学生的阅读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又都忙着工作,极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又不高。现如今网络以其丰富的影像和抑扬顿挫的声音,十分受低年级孩子的欢迎。比如我现在所教的二年级学生,他们都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在网上,不仅有色彩漂亮的图画,有好听的配音,而且字体大而清晰;孩子们在观看精美插图的同时,认识了生字,学习了故事,领悟了道理。同时在网络的参与下,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可以进行再加工,或文字与画面结合,或文字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可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性学习,真正当家作主,这样易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

三、利用网络的便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网络中潜在的教育资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源泉。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注意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源的有机结合。从教材中提出问题,到网络中研究问题,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在研究、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后把研究的过程、结果和体会通过网络与大家分享。加强对学生研究内容、合作方式、探究过程以及初步成果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在研究和探索中独辟蹊径,善于发现,敢于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活化石》这一篇自然科学方面的课文时,围绕课文的主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什么是活化石?”“当今世界上活化石有哪些?”“我们国家先存的活化石有多少?”安排学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访问“活化石网”、“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等网站,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当前专家、学者对活化石的阐述和介绍。并把这些资料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或是网络论坛上,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思维十分活跃,提出的见解也很新颖独特。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网络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拓展阅读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书目:

1、[小学语文教师]

2、[语文天地(小学版)]

3、[教育学刊(小学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