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线损管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线损管理初探

张继衡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用电增加的大环境下,为了保障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我国近年来加强对电网事业的建设。线损率是电网运行十分重要的指标。电网企业对线损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通过应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能够对线损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有针对性地加强线损管理。线损率作为供电公司的核心经营指标,是电网规划、生产、运行、营销等各专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线损产生于输电、变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受传统抄表手段限制,供售电量不能同步发行,导致线损率月度间剧烈波动失真,本文对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线损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构建模式

线损率是电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了对公司系统的线损管理,并建设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以期实现对电网线损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线损异常的原因。

一、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

1.系统功能。基于目前线损管理问题及需求,考虑现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期线损同期管理系统应具备同期线损数据统计与管理、线损监测与预警、线损综合评价等功能,进而为同期线损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①数据管理。对线损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所采集的数据,还包括系统本身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并实时检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②指标管理。线损是由多个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其包含着诸多细化的指标,需构建基于电量及线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配置、查询、管理等功能。③监测预警。对电量及线损相关参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理论值实施测算,实现分压、分区、分线统计与分析,异常波动时能主动及时判别与告警,通过状态性、主动性的监测与智能化的预警来保证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④辅助决策。可以根据各项线损数据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进而为降损规划、电压优化、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2.数据支撑。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是以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对线损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是必不可缺的。基于目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架构,完整、清晰、精准描述线损同期管理相关的数据逻辑与数据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个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视角。同时提高同期线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处理、计算及利用效率。

3.系统架构。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①信息交互层。基于SOA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及功能应用集成。②数据仓库层:以统一、标准、共享为原则实现数据对内的利用以及数据对外的服务。③应用设计层。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实现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功能。④分析展现层:以图形化、网络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各种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同期线损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形象、直观、清晰的信息参考。⑤数据管理层。基于目前电力企业海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存储与管理。

二、实现同期线损管理方法

1.构建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省市县一体化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电力公司负责整体工作组织和协调,采用“全省集中部署、分级应用”建设模式,横向覆盖全省,纵向贯穿至县级公司,数据实时采集,每日进行“四分”计算和异常自检。根据

试点经验,同期供电量已与结算供电量匹配,同期售电量因低压抄表时间有跨度(1~6日)等原因,误差在2%以内;同期线损率已彻底根除“负损”及大幅波动等统计异常,基本保持稳定,已具备全面推广新线损管理模式的条件。

2.完整的供售电数据治理。同期外围系统采用联合治理组织模式,由公司发展部牵头,营销部、运维检修部、调控中心、科技信息部、信通分公司协助。治理范围包括PMS生产系统、GIS平台、电能量采集系统、智能公变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配贯通系统以及海讯实时数据库等7大支撑系统数据。治理目标是使支撑系统具备生产环境运行、数据全面、缺陷处理、新/换表更新流程、严格遵循国网标准等要素。该环节是开展同期工作的先决条件。采集全覆盖治理:全覆盖包括关口、设备、智能电能表计三方面全覆盖,即七类设备:公用变电站、电厂、主、配电网线路、公变、专变、低压用户需要达成采集覆盖率目标。治理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采集系统指标进行“摸家底”,然后根据关口类型加装表计及采集设备。营配贯通、测点梳理:该环节为数据治理主要环节,分为营配贯通和测点梳理两部分。治理的重点是加强现场数据核查,通过营销、运检间系统对照和统一,夯实数据基础。数据治理内容包括建立动态准确的站—线—变—户关联关系、计量点普查、测点对应和线损模型建立与核查。接口配置治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系统间接口及数据传递采用数据中心或海讯数据库模式。在同期线损与七大支撑系统间的接口配置,开发部门应严格遵守科信、信通部门的规定。数据治理质量复检:根据前述工作结果,供售电关口数据已基本采集至同期系统,本环节借助同期系统自检异常及人工排查方法,复检采集数据的全面性、正确性,反查外围支撑系统运行质量,确保数据治理成果。增量数据同步治理:负荷割接、线路改接、新上用户要严格按照营销系统内流程完成添加,并由同期系统专门维护人员在系统内同步更新,做到存量、增量数据的全面治理,完成闭环。

3.实现同期线损系统异常自检及处理。针对同期系统数据量大,实时要求高,供售电关联性强等特点,建立数据异常自检及处理系统。同期系统可自动检测数据错误、波动超限、采集失败等异常,并结合实际业务,将其划分为39类,抽取详细参数形成报表。异常分为“提示性”和“警示性”两类,根据轻重缓急,系统会自行判断责任部门及处置流程,采用异常联系单机内管理与机外流转相结合的方式,保持责任部门异常处理流程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实现异常处理过程闭环管理。

4.整合GIS系统和同期线损系统。通过GIS辅助开发,现GIS系统内,可实时显示同期系统线损监测结果,台区配变损耗率,营销、运检等部门可直接读图展开现场化管理。同时开展同期系统联络线开关置位和GIS拓扑分析课题研究,基于配电网专题图应用成果,明确运检、调度等部门关于专题图开关状态管理职责,依托GIS拓扑分析功能建立联络线路线损分析模型,利用负荷积分法实现了联络线路分线线损统计,为配电网自动化未覆盖地区联络线线损统计提供了新思路。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先试点,待成熟之后推广应用,以免由于系统的不成熟或诸多问题而影响同期


结束语:

线损管理的实施。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结合地方电网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进行设计,统计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与传统统计计算方式相比有大幅提升,把各级线损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基础数据整理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线损分析和降损治理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娜.简单配电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 1 8.

  2. 杨正.基于信息系统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 18.

  3. 廖瑞.农网线损计算分析与降损措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4]秦治.电力网电能损耗和管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