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后勤保障单位如何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3

铁路后勤保障单位如何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刘彦君

神华新朔铁路综合服务分公司


摘要:铁路后勤保障为铁路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为列车的日常维护和基本生活需求提供有利的辅助,对列车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人工化的铁路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日列车运行量及应急服务需求。针对这一困境,建立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体制成为提高铁路沿线物业及生活保障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双重后勤保障体系为铁路安全运营保驾护航。本文通过探究实际案例,探究铁路后勤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途径,从而提出适应现代铁路发展需求的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铁路后勤保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煤东送需求量的增长,列车运行流量逐年攀升,随之而来,后勤保障单位的维修管理压力激增。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风险评估,确保铁路安全行驶,铁路部门后勤保障工作体系建设成为首要环节。近年来单位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中出现的管控标准在实际情况中出现诸多不可实现性,人员分工,应急预案处理及安全管理建设方面都存在单位交替,人员用杂现象,导致铁路后勤工作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不同人员分工,明确应急事故处理流程,成为保障铁路正常运行的关键课题。

一、铁路后勤保障单位在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人员职责不明,专业技术不过关

我国铁路后勤保障安全管理建设,通常以相关法律及文件指南作为工作流程。在铁路沿线物业及生活安全管理方面,以及危险源辨识文件和风险评估这些基础工作指南编写过程中存在工作内容交叉出现,各指南在工作程序和目标要求上出现不一致。导致在实际工作运行中许多人员接受的管理培训种类不同,分工不同的铁路后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出现内容重复。同时在工作指南传递给基层单位时,由于工作流程框架混乱不清,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导致人员职责不明,许多服务岗位作业风险评估多次进行,而有些物业服务在日常维修方面记录混乱。由于后勤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不同人员在接受新环境时,工作交接以及实际操作都容易产生冗余,最终影响铁路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基于货运量大的发展现状,后勤保障人员在招募过程中,不同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而后勤保障部门又不像列车技术检修部门一样定期开展技术考核,因此许多基层员工并不能准确掌握危险源,开展铁路沿线物业及生活服务日常维护和检修时,通常也是具有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进行示范,流量大时容易产生人手不足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本质安全管理小组对各部门工作安排以及人员考核进行统筹规划,结合信息录入系统,了解不同后勤保障工作难易程度,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应急能力进行预先考核,综合评估沿线物业及生活服务不同工种的各种风险制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风险概述,统一作为工作指南印发给后勤单位下属的不同管理部门。

(二)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专业性人才分类不明

后勤部门的主体责任在于对铁路沿线物业及生活服务工作中各工种进行风险评估,排除作业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带来的运行风险,同时针对事故发生时,能迅速进行应急部署,将风险降到最低值。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许多后勤部门下属的应急预案统计单位对作业紧急情况及应急策划方案编撰没有统一的概述。对公寓、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的检修和更换也没有重点关注。事故应急演练环节内容较为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到不同危险源造成的事故损害。

另一方面,后勤部门作为铁路下属单位,在工种分类方面缺乏相应的工作框架,只有检修人员和日常养护人员这两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对于提高铁路后勤保障效率和质量的组织管理部门和统计分析部门则缺乏专人负责。缺乏本质安全管理部门,难以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协调互助和信息分享。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后勤部门通常因为群龙无首产生工作混乱。

二、建立本质安全管理条例的策略

(一)编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实行责任到人

1.提高风险责任承包制,部署消防安全工作

铁路物业生活服务工作中消防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要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应及时建立消防管理工作小组,通过研究近年来后勤服务消防案例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并由领导小组组织文件编制,各单位按照不同业务的风险评估选择适用性标准及方案。再由基层技术人员形成责任小组,由组长承担工作审核及评估责任,这样形成一整套的工作框架和文件支撑,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理念能够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不同职能及工作安排进行细化到人,将整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单位部门,通过数据实时传递和监控的方式联动,不同部门间协同合作。

除了后勤现场负责人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还应附加基层运行管理的预案部门,在日常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督促各部门积极完善消防值班和消防设备检查制度,如出入口防火设施及逃生通道的正常运行,将每日工作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后,移交上层领导进行评估及后期部署,这样能从根本上降低铁路沿线物业生活服务作业事故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完善监督工作,实现三级预警机制

现有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风险管理手册安全制度管理、应急预案和监督体制。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监督体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工作审查和考核目标,隐藏在列车后勤管理层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及改进。

因此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监督工作,需要建立三级预警机制,从领导班子的技术小组及值班人员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互通网络。技术小组可以根据日常工作操作规范建立一整套考核评分标准上交领导班子进行审核评议,之后结合信息数据运营部门购买的考评测试软件,让基层人员参与专业技能考核。通过系统评分判断工作人员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工作隐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监控或调度部门对工作录像的整理,由高层领导人员定期抽查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视频,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这样通过工作追责能够提高不同部门工作人员规范化工作操作,同时也能促进基层工作人员结合考核评分标准细化工作内容,及时发现并上报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隐患。这样通过三场预警机制的相互联通能够提高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常态化运行。

3.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危险源管理、信息分析和系统预警为基础的运行程序,能够提高人力后勤工作效率。要实现沿线后勤服务工作危险预警及数据分析的效果,提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结合本次安全管理条例,实现不同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做好专项检查并针对例行检查内容如消防栓位置数量,烟雾警报器工作运行状态以及监测报警系统测试,水带阀门水枪设施的完整性进行数据库记录。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对临时资源和系统维护管理数量进行模拟事故数据分析来判断紧急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开展例行数据的电子化导入,构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资源平台的开发公示,让服务对象满意,提高后勤服务效率。

另一方面在信息数据库中进行例行数据的填写,能够避免因为人员流动造成工作移交出现的混乱情况,使消防及应急设备的管理更具有针对合理及全面性,为本质安全管理工作文件的部署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是保证铁路沿线物业生活服务安全的核心,数字化平台可以结合数据分析,寻找异常状况,进而在事故早期发出预警,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监控不同数据的波动,作业进行例如特种作业事故模拟评估,了解目前有应急预案满足的救援等级。将模拟测试的结果以工作分析汇报的形式呈交给高层。管理者经过领导小组会议,对特种作业风险隐患进行方案改进,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直接将现有应急方案和例行监测数据移交给高级工程师,方便其进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风险预控管理,提高后勤岗位作业危险源分析

本质安全管理体制除了能提高铁路后勤部门面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精简不同人员分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结合本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提高物业检修工作安全多重保障。

风险预控管理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式,将不同部门、基层单位进行安全联网,由安全管理部门获取不同单位的安全风险信息,结合各岗位工种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从而能调整不同单位工作侧重点,精简人员框架,提高后勤部门工作效率。结合信息共享的模式,不同公司间可以分享交流各自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行业内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作为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对铁路沿线后勤岗位作业安全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是在后勤岗位作业中对潜在风险进行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危险源,并对危险源种类及数量进行合理评估,这样能便于后勤部门联动其他单位共同制定应急方案。为细化工作种类,后勤部门应结合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危险源辨识小组和风险评估小组对后勤岗位作业不同的危险源进行细化分类,按照其危险等级预先归纳危险源辨识表格,通过任务分析法使铁路后勤服务系统中的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危险源进行记录、分类和汇总,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具有针对和动态监测工作,做好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工作。以此降低铁路后勤保障过程中的风险值。

(三)提高信息操作能力,规范工作内容步骤

系统培训人员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危险源被忽视,潜在的“人员、机车、环境、管道”这五大危险源是造成风险演变成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本质安全管理条例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借助风险矩阵法,让技术人员以专业态度分析鉴别各类危险源,结合风险评价条例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通过技能培训借引导新入职职工掌握动态监测手段,结合数据分析精准判断预警等级,以程序化方式让管理人员背诵应急预案条例,便于面对紧急情况时能有效控制事态演化。

(四)厘清安全工作需求,培训人员素质管理

培养后勤人员素质,必须提高全体员工的培训有效力。在工作群里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另外区分不同季度,让各层面的工作人员开展实操和理论知识考核,从而优胜劣汰,形成人员循环的工作机制。管理人员结合本质安全管理条例,根据后勤工作的全面性特点,让工作人员定期排查工作隐患,在此过程中锻炼员工技术水平,使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也能结合实际操作提高职工安全素养。另外为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让员工在工作中形成安全敏锐的观察力

后勤服务操作岗位发生的事故大部分都是人员工作操作不规范引起,因此为提高操作人员的警醒意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相关规范制定人员应结合事故案例,寻找违规操作步骤和诱发因素,通过管理条例约束人员行为。比如铁路后勤保障生产作业中员工需要掌握细微之处的安全隐患,规范方案制定人员可以通过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口头叙述,如通过痕迹和风向等重要指标进行分类,罗列诱发不安全行为的因素,让实操人员在工作环节中尤其注意以上经验条款,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人监督方案,如拍照记录微信打卡。将工作群与信息分享群明确区分,这样能够避免“职责、利益、功能”混淆,将安全意识集中突出呈现,结合事故案例文档的方式让每个工作人员感受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实现列车的本质安全。

结语:如何从本质上杜绝事故发生,成为后勤保障部门工作转型的重要目标。铁路后勤保障单位要结合信息化完善风险评估模式,提高应急预案实践性,利用本质安全管理体制细化人员分工和规范操作。真正将安全本质纳入考核标准,降低事故发生率,真正提高后勤保障单元的工作职能。

参考文献:

[1] 李锐.长输管线顶管穿越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4):108-111.

[2]陈杰,胡云.长输管线顶管穿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