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精益管理探析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线损精益管理探析与实践

黎文洁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将乐县供电公司 福建省 353300

摘要: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环境下,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尤为重要。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是配电网各级各类管理精益高效的外在反映。加强线损管理是适应改革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推动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线损;精益管理;实践

1线损现状分析

1.1供电所管理不标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

供电所大都位于各个乡镇,由于供电所地位置属性,大部分供电所工作人员都是属于附近乡镇的居民,思想观念不免有些落后,他们认为供电所只要是安全的就可以,完全没有考虑到线路需要按时更替,也不能定时检查机器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这就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不达标,甚至完全不了解单位的标准管理,面对突发状况时也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另外供电所管理模式不完善,所内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思想观念也很落后,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工作,对先进机器设备的操作流程也不太熟练,专业技术能力不足,这也成为导致供电所管理线损现状的原因。

1.2供电所管理监管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人们对用电需求增加的同时,一些道德败坏的不法分子也在悄悄地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比如偷电漏电,更有甚者,直接拿剪刀剪去电缆然后卖给回收废品的人。这不仅仅会对线损问题直接造成损害,也会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隐患。因为供电所位置较为偏僻,所内工作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供电所人员管理机构监督不到位,这样就给部分工作人员造成一种有机可乘的错觉,使他们不按照上级要求的规格来执行任务,偷工减料,将省下来的机械材料拿来卖给废品回收站,甚至发生窃电漏电行为,从而造成管理线损问题。

1.3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管理线损问题日趋严重

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乡镇居民的分布也不均匀,再加上东西方地势的不同,一些偏远地区和贫瘠地区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线路规划上极其不合理,这不仅导致输电线的铺设范围受到局限,还会影响到输电线的质量,很多输电线已经出现了磨损和老化的现象。近年来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正在不断地扩大,相当大的一部分线路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现象,使管理线损问题日益严重。

2线损精益管理措施

2.1完善管理机制

线损管理工作涉及电力企业多个部门与班组,需要各部门班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线损的精益化管理,从而达到线损压降的目标,实现企业管理的提质增效。将乐县供电公司在分析研判线损管理短板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线损管理机制,将相关各部门和班组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实现高效的调度和快速的响应。

国网将乐县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发展建设部牵头、专业部门分管的管理体系和与线损“四分”管理相匹配的管理办法,做到线损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全面管控。

制定以强化目标引领和过程管控为主的考核办法,完善惩处督促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坚持“日监测、周通报、月考核”线损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公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精益化管理为指导,坚持基础建设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加强专业协同,优化指标评价,持续深化线损管理。

以“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为抓手,以营配贯通、采集运维、通道治理、反窃电、计量核查、技术创新等工作为切入点。坚持“日监测、周通报、月考核”机制,细化指标管控措施,对99条10千伏线路、889个台区制定“一线一指标”和“一台区一指标”。利用营销业务信息系统梳理分析,狠抓高、负损线路、台区治理,严格治理工单闭环管理,不断提升优质线损线路、台区占比。

2.2旗帜引领助力线损治理

国网将乐县供电公司结合线损治理实际情况开展旗帜引领“党建+线损”活动,在公司各基层供电所中进行党员“三亮三比”,将党员责任台区的线损指标纳入其中;同时各供电所实行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党员1+N结对帮扶进行线损治理,日通报、日考核,对线损率高于6%的10千伏线路和线损率高于7%的台区进行彻底摸排,找准问题症结,开展针对性的降损措施。

同时,将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与每一位党员职工联系起来,实现“台区有党员,人人有帮扶”的“党建+”线损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2.3“多维运检”落实技术降损

降低配变损耗。积极争取资金轮换淘汰老型号变压器,逐步增加节能配变占比,要求业扩专业对新增用户配变必须采用低损耗型,从源头避免老旧高损配变入网。合理选择公用配变容量,精准规划,确保新上配变负载率在额定容量的50%~70%之间,力争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效率高,损耗低。为避免配变长期处于空载状态或“小马拉大车”状态,及时对重过载的设备增容,调整轻载变压器周边负荷,以达到负荷的均衡分布,降低损耗。

提高功率因数。按照“分组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分散、随机补偿相结合的办法,将电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对变电站电容器组进行集中排查维护,确保电容器容量按照主变容量的15%~30%配备,且运行良好。对10kV配电线路的集中补偿点放在线路负荷集中点,即主干线2/3处或分支线的1/2处。对于用户的专变,积极对功率因数不满足要求的客户进行了集中安装电容补偿。

优化配网设备运行水平。电力设施的硬件水平决定着线损高低,从2018年开始,我公司利用大修、技改以及租赁项目对线路状况差、线损高的线路以及台区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新增布点、新增10kV线路出线、线路绝缘化治理等手段,切实提升电网的硬件水平,依托改造后的坚强配电网,台区及线路线损大幅下降。

2.4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工作

由于供电所内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里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首先,供电所要在内部建立一个分层管理和互相监督的体系,加强对每个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其次,要做到公平公正,不管是哪一级的工作人员出现问题,都不得包庇纵容,必须一视同仁,按照公司规定给予相应的惩罚;再者,要重视计量设备的数据监控,必要时可安装电子摄像头,加强对供电所地管理监督力度,严禁窃电漏电行为,一旦发现有窃电者,立即交由国家有关机构惩处;最后,要重视机器设备的检查,特别是在恶劣天气前后更要认真检查,确保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刻进行故障上报,以便抢修成功,避免造成额外的损失。

结论

关于管理线损现状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本文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总而言之就是由于供电所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人员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以及配电网结构不合理,导致出现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我们应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优化机器设备并合理布置输电线的铺设,有效解决供电所管理线损问题。

参考文献:

[1]薛娴.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4):52-52.

[2]张圣.计量检定中交流电流表的故障及措施[J].名城绘,2018(6):543-54.

[3]何宝宝.供电企业同期线损分析与指标体系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8(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