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井火灾事故气体监测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1

论矿井火灾事故气体监测技术要点

曾维岗

达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 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达州市某煤矿“8.21”火灾事故处理过程中监测气体的真实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在处理矿井火灾事故过程中监测气体易出现的问题及其重要性,提出了监测气体操作措施建议,以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向抢险救灾指挥部提供科学救援决策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 矿井火灾 气体监测 技术要点


抢救矿山遇险遇难人员,处理矿山灾害事故是应急救援队的职责。煤矿火灾事故的处置是矿山灾害事故救援中危险程度最大、难度最高的一项技术工作,时常伴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甚至瓦斯爆炸等险情,如何圆满快速地完成矿井火灾事故救援任务呢?灾害事故初期处置是关键,能在灾害事故刚发生就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灾害事故的处置难度将下降90%以上,危险程度将下降99%以上,而灾害事故苗头的发现即工作环境中的日常检测就是关键,尤为重要。现就结合案例谈谈处理矿井火灾事故监测气体的几个技术要点。

案例:2009年8月21日,某煤矿井下+200m水平内大连煤层运输大巷45#眼子采空区发生自燃事故。

一、事故矿井基本情况

某煤矿矿井采用平硐加斜井开拓,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民营企业,属证照齐全合法矿井。进风井口标高+280m,回风井口标高+280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内大连煤层采用前进采煤方式,采空区管理采用自然垮落法,主要通风机功率为15Kw。低瓦斯矿井,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二、事故发生经过

据矿方介绍: 2009年7月7日,井下+280m水平内大连煤层回风空气温度升高,发现采空区有自燃现象,矿方采取了密闭措施,安排瓦检员轮班监测,巷道内气体浓度、空气温度由于操作人员不同、使用设备各异、数据测量不在同一地点,导致数据监测不具备参与性、对比性,直至2009年8月4日井下+280m水平内大连煤层回风空气温度进一步升高,测得CO:0.01%,CH4:1.5%,矿方才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但此时灭火效果不好。2009年8月18日, +280m水平内大连煤层回风巷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继续上升,测得CO:0.12%,CH4:2.0%,CO2:3.0%。截止2009年8月21日13:30,矿方因无法扑灭火灾,才向该县主管局和我队报告请求救援。

三、事故抢险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矿方向县安监局汇报并请求我队出动参与事故处置。我队于2009年8月21日13:35接到事故召请电话,立即出动19名指战员迅速赶赴事故矿井,展开事故救援工作。

我队根据侦察事故区域现场情况,建议救援现场救灾指挥部采取远距离封闭、灌水措施施行综合灭火(灭火过程略),最终成功将火灾扑灭。

根据以上情况介绍,事故处置过程简单,但为什么未能及时扑灭火灾,还造成了该矿重大经济损失(内大连煤层工作面停产、水淹巷道后期维护等)?经分析:导致这次火灾事故未能及时处理、灾情进一步扩大原因很多,诸如有矿方管理人员重生产轻安全,有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欠缺,有应急处置技术运用不到位等等因素,而该事故初期日常气体涌出数据监测因不同人员实施监测,监测地点、使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不统一等因素导致监测数据不具有分析对比可靠性,是这次灾害事故未能得到及时处置的关键原因。

因此,建议在处理矿井火灾事故实施气体监测过程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即气体检测“五统一、一分析”

一是做到检测时间统一。即以一天为周期,每间隔一小时或两小时作一次气体检测,第一天的第一次是8点整,第二天第一次也应是8点,以剔除气温、气压、风流等因素对所测数据的影响。

二是做到检测地点统一。即以一条巷道某一地作为气体检测点,每一次检测都应在相同地点操作,以剔除气温、气压、风流等因素对所测数据的影响;

三是做到检测人员统一。即每一次检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基础上,还要求也应是同一人员操作,以剔除不同人员在操作习惯上的误差因素。

四是做到检测设备统一。即每一次的检测在以上三个统一的基础上,要求操作设备应是同一台设备,以达到剔除操作设备自身误差因素。

五是做到操作方法统一。如采用侧身曲线法测风,风表在巷道内移动曲线间距,移动速度都应保持基本相同,才能更多剔除在操作方法上带来的误差。

六是做到精细准确分析数据。即对各测点测得的数据进行线性比较分析,从中查找各阶段的变化,分析有无异常情况,确定灾变情况及结果,为抢险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以上分析若有不妥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曾维岗(1977-),男,汉族,四川省达川区,副支队长/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

安全工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