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徐莹 梁敏涛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荔湾区致爱学校

摘要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荔湾区23所建立了资源教室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就其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作状况、资源教室行政管理状况、资源教师的能力和观念、资源教师面临的问题,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展开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办资源教室亟需解决如下问题:完善资源教室的区域划分;完善资源教室的资源;加强资源教师的队伍建设;系统收集、研制有效的诊断评估工具;更充分地发挥资源教室的功能。

关键词 资源教室 现状

一、研究背景

2007年12月21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从资源教室配备的规范性、专业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资源教室作为支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却远未达到预期效果,而由于零拒绝、融合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目前不少资源教室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现状,使其发展建设陷入了瓶颈。荔湾区作为广州市经济实力较强、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其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作情况如何?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荔湾区23所建立了资源教室的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荔湾区资源教室应用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全区各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走访了荔湾区23所建立了资源教室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遍及荔湾区南北两片,中学2所,小学19所,幼儿园2所。其中,南片12所,北片11所。调查对象为学校负责资源教室工作的领导和资源教师,共计65人。

2.方法

本研究采取自编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已建资源教室数量、资源教室面积、主要服务学生人数、接受资源教室服务的学生类型有哪些、配置哪些辅助器材、师资配备情况、资源教室的管理、资源教学和评估等四个方面,共24个题目,有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实地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对上述各方面情况进行具体深入地了解,听取工作中的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对工作的建议。访谈结束后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资源教室的运作情况

1)资源教室分布和建设的情况

资源教室开设时间方面,被调查学校的情况不同,大部分学校(35%)在1—3年之间。

2)资源教室的硬件状况

硬件方面,接受调查的学校中,74%拥有独立的资源教室,面积只有5所学校在43至58平米之间,其它18所学校都在60平米以上。资源教室配备的电教、图书资料和辅助器具与教具比较齐全。但大多没有明显的功能性区域划分。

3)课程开发和资源教学

资源教室的课程内容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课程重在发展学生的潜能,补偿学生的缺陷。这种课程主要有:针对语言障碍学生开设的语言康复训练课,利用语言训练专用设备、技术、资料教学生识辨口型、练习发音、学习会话等;针对肢体障碍学生开设的肢体康复训练课,利用感觉统合技术训练学生的动作协调技能等。

4)诊断、评量工具

学生进入资源教室学习前,一般要经过诊断和筛选。从访谈得知,听觉障碍学生经过了正规的听力检测,学校根据有关机构的鉴定表格筛选学生,没有再对学生做其他方面的测查。智力障碍学生入班前,大多经过了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测量,其测量人员是医院的专业测量者。

2.资源教室的管理

管理模式方面,荔湾区资源教室的管理多为:负责行政(校长或主任)——资源教师负责的模式。各所学校特殊学生的转介程序较为规范,主要在征求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家长提出申请,然后特殊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评估检测,如果符合随班就读需要就在小教科备案并通过审批,然后就可以接受资源教室服务。

3.资源教师的状况

1)师资的配备

所调查23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有6所学校配有1名专职的资源教师,其中两所特教班均有2位专职特教教师;5所学校由语文或心理教师兼任资源教师;有6所南片区域的学校有社工每周负责跟进;6所学校(含2所幼儿园)没有资源教师,由班任老师负责。这样的安排,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编制紧张,加上这些资源教师原来就是教师骨干,因此从教学上考虑,仍给这些教师安排了普通班级的教学任务。因此,目前全区学校资源教师的配备大多不充足。

2)工作负担

调查的12名资源教师都认为自己的任务比以前重得多。教师认为资源教室的学生,虽然人数比普通班级的少,但是由于他们个体之间差异大,教师为此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准备更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知识与技巧、寻找各种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另外,由于资源教室刚刚创办,各种硬件、软件的添置、管理,各种档案的建设,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存在问题

1.资源教室的建设

荔湾区各中小学校的资源教室方案建设基本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但为特殊学生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存在需要重新规划和打造的需要,但因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建设效果未能达到理想。

2.资源教室的区域划分和设施配置

资源教室的电教和辅助教具等配备较为齐全,多为感统器械和蒙氏教具。但标准化评估工具、康复训练器具和资源教师团队等资源比较匮乏。个别学校还存在功能区域划分不清晰、资源教室内的物品放置散乱,导致未能最大化地使用室场空间的问题。

3.资源教室的功能

教源教室主要有四大功能,即评量、教学、咨询和在职训练。前两项是面向特殊学生的,因而称之直接服务,后两项是面对普通教师的,称之为间接服务。资源教室方案四大功能中资源教学的功能发挥较好,但咨询、评量和在职训练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五、建议

1.完善资源教室的区域划分

根据《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相关规定,结合建设资源教室的实际需求,资源教室功能分区可划分为五大区域:家长接待区、教师办公区、学业辅导区、康复训练区、心理支持区。科学地进行资源教室区域规划,既能保障学生上课的活动空间,又能保障教具使用的便利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担负起专业引领的重任,在学校建设和重新规划资源教室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2.完善资源教室的资源

硬件方面除了各种图书和影像资料外,可根据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实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训练器具和各种测评工具等特殊教育专业资源。一些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与日常的体育器材和手工制作等相融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软件方面要引进专职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师,需要时甚至是康复训练师、语言训练师等专业人才,并积极整合本校、特殊学校和社区等资源,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3.加强资源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区缺少专业资源教师队伍,而现在各校的管理和兼任资源教师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是本次调查中凸显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区的特殊教育中心在资源教师在职培训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采用专业讲座、远程教育和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另外,学校行政部门在考虑给资源教师布置教学工作的时候,尽量减少资源教师的行政和教学负担,解决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杨希洁,徐美贞.北京市随班就读小学资源教室初期运作基本情况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4,6:7-11.

2李娜,张福娟.上海市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0):66-72.

3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3-7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