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姜刚

武冈市迎春亭新东九年制学校 422400

摘要: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逻辑性强,可以有效的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数学的科学性不严谨性对小学生的思维锻炼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本文主要对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展开分析不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由于数学是小学学科中,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并且,小学生由于生性活泼、年龄段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无法有效集中精力。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针对性教学内容,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其积极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的提高分析和解决能力,积极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让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能够进行合理的思考,其思考方向是多方位的,具有很强的逻辑严谨性,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很有帮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学生也可以利用其逻辑思维能力深化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理论,学会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不理论,深化学生对定理和结论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乃至所有科目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方法

1.巧用补充问题条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就是学生对相关问题理解的深入情况,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为了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可以灵活地利用补充问题条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评价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在他们思考如何补充条件或问题的情况下实现深入理解相应数学问题的教学目标。

例如:小冬的家里面养了9只公鸡,27只母鸡……基于这一数学问题的条件来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对数学问题进行补充。大多数小学生在思考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认为“题目条件已经给出了公鸡与母鸡的具体数目,之后可以补充问题的时候确定为求解公鸡与母鸡的总数”,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问题补充方式吗?”这时候会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可以得出:由于母鸡的数目比较多,公鸡的数目比较少,所以在补充问题的时候可以确定“相差”问题。或者还有的学生会说:公鸡的数目是一倍数,但是母鸡的数目却是几倍数,所以在补充问题的时候可以确定“倍数”问题等等,借助上述这种补充条件和问题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本质,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2.基于比较学习活动,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分析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问题分析或解决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开展有效性比较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整体的数学知识应用效果,所以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体会相应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区别开相近或相似的应用题或者其他知识点,明确这些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性,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这些对比类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深入体会与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题求解能力,可以结合相似或相近的应用题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可以设定如下的数学应用题:(1)现有6朵黄色花朵,9朵红色花朵,试问黄色花朵比红色花朵少几朵?(2)现有9朵红色花朵,黄色花朵比红色花朵少3朵,试问黄色花朵总共有多少朵?针对这两道数学问题,表面上看似比较一样,具体就是都有9朵红色花朵这一个条件,但是另一个问题条件和问题却不相同。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来对比这两道题的异同性。如此一来,学生会发现第一道题的条件变成了第二道题的问题,所以在求解相应的数学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结合问题与条件来确定问题求解方法,有效促进了他们对比分析能力的发展。

3.利用课堂提问设疑,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推理判断能力,这是学生数学应用题分析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推理判断能力,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推理论证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针对那些关键的数学问题句子或者连续性问题设置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可以结合某些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键能力进行分析,如“西瓜比苹果多4个,哪一个比较多?苹果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苹果比桃子少两个,哪一个水果多?桃子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等,借助这两个问题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比多”、“比少”,使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来提升他们自身的推理论证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一系列连续性的思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这样可以有效促进他们自身推理论证能力等思维能力发展。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标下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数学问题分析中,可以从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几个方面出发,巧用补充问题条件,比较学习活动、课堂提问设疑和实施差异教学方法等方式方法,力求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姗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29.

[2]张衍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93-94.

[3]苏秀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