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实践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实践问题

武志芳

国网山西技培中心大同分部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改革大潮以来, 国有企业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 逐步融入国民经济,在公司治理、产权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相对落后。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养老金社会化,人员转入城市街道和社区进行属地管理后,管理和服务与原企业分离,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从实践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能否推进、应如何推进、如何推进,是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践问题

1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意义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管理和服务与原企业分离。人员向街道和社会转移,实施地方社会管理服务。街道和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护离退休人员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解决国有企业社会化经营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经济负担和管理责任重,经营费用过重,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实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分离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竞争,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强主业。

第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街道社区后,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更好地融入社区,提高归属感和认同感,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时,可以避免因业务问题影响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风险,更好地实现离退休人员的养老有医疗、有教育、有学习、有行动,使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1.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如何将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纳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人到哪里去”的问题。退休人员从“企业人”顺利过渡到“社会人”,既有利于支持和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和管理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2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2.1社会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在人口老龄化和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影响下,我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对有效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和转移,加快国有企业退休管理工作,其中退休管理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是重点。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各级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也是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深圳、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此外,受政策、区域经济等因素影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当务之急是合理规划,提高执行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各项社会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确保养老金支付、医疗报销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2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方向与重点模糊化, 退休人员对企业依赖较高

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的模糊性是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缺乏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践具体情况的深入探索和把握,以及我国在这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新规定,优化调整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导致离退休人员日常社会化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及时科学,工作重点不明确,企业和属地政府责任不明确,服务管理“盲点”给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解释。在此基础上,部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对企业的依赖度高,不愿向社会转移。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与国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和交接后的各方面待遇感到担忧。

2.3退休人员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 信息化管理力度不够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近70年中,国有企业职工较多,离退休人员也比较多,特别是在一些老国企,离退休人员比在职人员多。比如,一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有4000多人,职工近2000人,分布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区,集中度低。因此,有必要为不同地区的离退休人员提供集中的社会管理服务,切实满足不同地区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的客观需要。在此基础上,信息管理不足也是国有企业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动态监督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全过程,切实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切实解决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领取养老金,全面提高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

3国有企业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引导

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保障退休人员待遇的重要途径,是精准服务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战略措施。国有企业要提高政治地位,明确主体责任,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社区的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国有企业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微信、广告牌等方式,广泛宣传省市贯彻落实国家社会管理政策的情况,宣传社会管理的效益,营造促进社会管理的良好氛围,增强离退休人员的认同感媒体。同时,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党组织要注意收集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向上级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和建议,努力维护离退休人员和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

3.2做好基础工作创新企业福利

国有企业要成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养老金附加费的支付、人事档案管理、住所地、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和疾病防治,建立企业退休管理机构和人员、文体活动场所等登记造册,摸清人员资产底线。同时,根据省、市两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企业实施细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对于在职职工,国有企业要统筹规划,创新职工福利方式。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职工薪酬福利制度,如企业职业年金、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互助等,将部分职工工资福利转入养老保险制度,以提高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退休后养老金水平逐步降低,退休后养老金计划外支出。对现有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要确定新老退休人员政策的最后期限。按照新旧办法相结合、统筹兼顾、逐步消化的原则,妥善处理额外的养老金支出,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不降低。

3.3增加管理层信心,确保交接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要组织离退休人员或离退休人员骨干到先进城市、试点企业学习考察或向社区、国有企业介绍先进典型,宣传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效益,提高他们对社会管理的认可度。街道社区要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便利性[3]。同时,积极推进系统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消除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顾虑和思想顾虑,增强他们对社会管理的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从“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国有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社区的沟通,争取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玉军.浅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J].人力资源管理, 2019, (03) :152-153.

[2]陈坤.关于加快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 2018, (03) :209.

[3]徐丹丹.国有企业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