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个案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个案研究报告

李文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民族中学 530200

摘要:通过对邕宁古民居建筑的实地考查调研,了解地方古民居建筑的重要性,将古民居建筑转化成美术课程资源,当地美术资源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最直观最贴切学生生活的教材,把当地美术资源带进课堂,美术教学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触手可及。研究利用邕宁古民居建筑这个乡土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让美术课堂更贴切学生生活,让美术课堂地方化、生活化。

关键词:美术课堂地方化、生活化、邕宁古民居建筑。

研究内容

  1. 收集研究邕宁古民居建筑相关的人文、地理环境等材料。分析整理邕宁古民居建筑结构特征、造型艺术等内容。

  2. 研究利用邕宁古民居建筑这个乡土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让美术课堂更贴切学生生活,让美术课堂地方化、生活化。

实验时间 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

研究背景

我校现在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著的美术教材,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广西学生的教学来编写的,内容设置上比较“广、大、全”。这就需要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及绘画工具要多而杂,而且工具的使用更换频率快,这节课用这种工具,下一节课又要换另一种工具。就造成了学生准备材料不足、不充分的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大折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把当地的美术资源带进课堂时,学生就觉得很亲切,所教授的内容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有必要去挖掘、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让美术课堂更贴切学生生活,让美术课堂地方化、生活化。

邕宁当地的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如:点米成画、艾叶线角、花婆文化、邕宁古民居、竹编工艺等。而在《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促进美术教学特色化的探究》2018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C类课题,课题编号2018C584,课题研究组中我主要负责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这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

当地美术资源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最直观最贴切学生生活的教材,把当地美术资源带进课堂,美术教学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触手可及。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为美育教育添砖加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邕宁古民居建筑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存的邕宁古民居建筑已经不多了。经过对当地人们的问卷、走访调查,仅有少数人们对邕宁古民居建筑有一定了解。所以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走进课堂,让学生、家长都了解邕宁古民居建筑,从这些古民居建筑中了解邕宁的人文历史。认识到这些古民居建筑艺术的价值,提高保护意识,已迫在眉捷。

实施行动

  1. 问卷调查。

问卷设置的主要问题有:你对邕宁的民俗了解吗?你对邕宁的民间美术了解吗?你对邕宁古民居建筑了解吗?在以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中设置了:你愿意把民间美术带入课堂吗?你愿意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艺术带入课堂吗?

在回收的答卷中显示对邕宁民俗、邕宁民间美术、邕宁古民居建筑不是很了解的比例很高。在学生的答卷中愿意把民间美术、邕宁古民居建筑带入美术课堂的占多数。所以很有必要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地方美术课程。

  1. 收集研究邕宁古民居建筑相关的人文、地理环境等材料。

邕宁地处“南宁盆地”东南部,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地貌大体分为山地、 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干湿分明。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之下邕宁的先民们建设了具有邕宁特色的民居建筑。在房屋的选址上人们会选择在小山丘的向阳面建造房子,房屋朝向通常为坐北朝南,这样的布局光照、通风都很好,从而解决了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环境。而邕宁区现存比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有:团阳杨宅、那蒙滕氏古宅、定甲古民居、北觥古民居、华康郑氏古宅、华康郑氏大宅、仁里陆氏古宅、中和孙头坡古宅、梁村古宅、镇龙那佃古宅等。

3、分析整理邕宁古民居建筑结构特征、造型艺术。

邕宁古民居建筑为“天井平房式”居多。房屋以“进”为一个基本单元,多为“两进一井”,也有“三进二井”,甚至更多的。主房两头有偏房,与主房围成四合院的结构,偏房用来做成厨房、粮仓或放置杂物等功能房。主房以中堂为轴,每进房子都坐落在这条轴线上,多进纵横连接,排列整齐,布局合理,非常壮观。房屋主体为青砖蓝瓦,人字硬山顶屋头,砖木混合结构。在窗台、屋檐和房梁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比如龙凤、鱼虫花鸟、祥云、蝙蝠等民间图案。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4、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

在“欣赏.评述”领域里让学生感知邕宁古民居建筑,从收集的材料中初步认知邕宁古民居建筑,再通过采风,实地观察古民居建筑以及走访当地老百姓等形式深入了解古民居建筑,让学生对古民居建筑有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对古民居建筑的情感,从而成为古民居建筑的宣传者、保护者。

在“造型.表现”领域里让学生通过描绘照片,实地写生,以线描、素描、淡彩、色彩、中国画等形式去描绘、创作邕宁古民居建筑的绘画作品。还可以用综合材料去复制、制作古民居建筑的模型。让学生的绘画技能,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在“设计.应用”领域里学生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古民居建筑绘画作品制作成卡片、明信片,钥匙扣等小手工艺品。或者以建筑物上的图案内容印在笔记本、手提袋、水杯、T恤等物品。让其成为我们生活日用品的元素。

在“综合.探索”领域里让学生去探索在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冲突之下,在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不断提高,古建筑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人们如何找到平衡点。让学生试着设计既有古建筑风格的房屋,又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高要求。从而使得邕宁古民居建筑得以继承和发展。

实验效果

我在上《美术是个大家族》这一课时,课本介绍有法国的凯旋门、北京的鸟巢等内容。这对于没出过邕宁、广西,出过国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些建筑对学生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学生学习热情不够,课堂氛围沉闷不够活跃。而我在2018级学生课堂上进行“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我画我家乡》”的试验。当我介绍邕宁古民居建筑时,这些古民居建筑都是学生看得到的,学生就表现得很兴奋,学习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讨论和发言,课堂效果好。在绘画技能方面,因为学生画的也是身边的景色,所以都很感兴趣,都积极去完成作业,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了训练,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把邕宁古民居建筑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带到课堂的试验。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动力足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这一课程可以在本地推广。

反思

在把邕宁古民居建筑带入美术课堂的试验中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教学效果也很好。但写生这一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没能很好的展开,只能通过画照片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应该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在写生过程中应有家长陪同、社会保障以确保学生的安全,把写生课顺利的开展起来。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更丰富,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发掘乡土文化底蕴打造特色美术课堂——《乡村发现》案例分析 刘敏著,《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年 第11月 08 00164-00164页 共1页

 [2] “试论美术乡土教材的开发” 严抒勤著,《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四期

课题项目:《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促进美术教学特色化的探究》2018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C类课题,课题编号2018C584

作者简介:李文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民族中学美术教师,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