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柳瑞春

重庆市垫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重庆市 408300

摘要目的 对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展开临床研究,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8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分成腹泻组和非腹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852例患儿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者共计49例,发生率为5.9%;经统计发现,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患儿在性别比例上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组患儿低龄、体重轻、抗生素联用的比例高于非腹泻组(P<0.05);腹泻组患儿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较非腹泻组发生明显延长(P<0.05)。结论 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因素较多,多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抗生素应用种类以应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儿科 抗生素 腹泻 合理用药 临床研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主要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腹泻,甚至停用抗生素后2月内引起,且没有其他相关原因可解释的腹泻[1]。目前尚无统一的AAD诊断标准,如果在近期或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及治疗后6到8周内发生的腹泻,每天>3次,连续2d以上,均应考虑AAD的可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次研究中,以对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展开临床研究,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儿科应用抗生素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儿科收治的,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共计选择8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中包括有男452例,女400例,年龄29天-14岁。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家属自愿接受抗生素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 方法

      1. 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8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分成腹泻组和非腹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

      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① 在入院前,患儿无腹泻反应,在入院后应用3天抗生素后发生腹泻;② 患儿大便次数达到每天3次及以上。并且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包括稀糊便、水样便、乳液便等;③ 经血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增多数量较少;④ 实验室大便培养结果未发现有细菌生长。剔除食物中毒、慢性胃肠道疾病严重、胃肠道菌群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

    1. 观察指标

对患儿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总结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体重、性别、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指标。

    1. 数据处理

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5f854f029e591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取t检查,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取Χ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及一般资料统计

本组852例患儿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者49例,发生率为发生率为5.9%;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9天-1岁22例,占44.9%,1-3岁16例,占32.7%} 3-14岁11例,占22.4%,平均年龄(4.1士2.21)岁;平均体重(20.5±2.10)kg。经统计发现,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患儿在性别比例上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组患儿低龄、体重轻、抗生素联用的比例高于非腹泻组(P<0.05)。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结果统计

经统计发现,腹泻组患儿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较非腹泻组发生明显延长(P<0.05),详见表2。

2 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患儿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结果统计

组别

例数

抗生素应用时间(d)

住院时间(d)

腹泻组

49

8.2±1.3

10.3±2.4

非腹泻组

803

3.9±1.1

6.7±1.8

P

-

<0.05

<0.05

2.3 腹泻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白细胞升高>10×109/L者47例(95.9%),其中,>20×109/L者2例,>15×109/L者27例,(10-15)×109/L者8例;低钠血症5例(10.2%),低蛋白血症6例(12.2%),大便常规检查:10例见白细胞,在5-10个/HP, 4例见少量红细胞(<5个/HP),12例镜检有霉菌生长,大便普通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

3 讨论

儿童时期是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高发阶段,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应用抗菌药物较为普遍,抗菌药物的使用破坏了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状态,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①肠道菌群紊乱;②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导致渗透J陛腹泻;③抗生素的直接作用;④红霉素及同类药物有促胃肠动力作用[3]。有文献报道小儿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75.2%-97.8%[4]。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较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11%-40%,本文资料显示AAD发生率为5.9%,可能与样本含量少、基础疾病局限、患儿出院后失访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单纯腹泻型、结肠炎型、伪膜性结肠炎型和暴发性结肠炎型。临床上以单纯腹泻型最为常见。本组研究49例AAD患儿均为单纯腹泻型。

腹泻组的体重均值(20.5±2.10)较非腹泻组(23.4±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体重低亦是发生AAD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新生儿AAD与新生儿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及联合应用抗生素有关[6]

本组研究显示,两组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与AAD的发生无关。

有文献报道,除去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普类抗生素以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能诱发AAD,以广谱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最为常见[7]。这可能与小儿肠粘膜肌层发育差、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及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疾病本身、抗菌药物等许多内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系,而阿奇霉素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刺激胃窦及十二指肠收缩,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增快,而导致肠痉挛、腹泻、呕吐等。此外,这与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以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酷类为主亦有关系。

综上所述,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因素较多,多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抗生素应用种类以及应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迪.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9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52-54.

[2] 石炼丽.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6): 176.

[3] 姜金刚.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9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19):524.

[4] 刘伟.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2):224-225.

[5] 公丕晴.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6):56.

[6] 姜金刚.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79 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19):37-39.

[7] 范贵琴.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8,11(11A):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