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分析

史永利

黄陵县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 陕西黄陵 727300

摘要:水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村饮水安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仅能够满足灌溉所需,还保障了农民的安全饮水,对建后管理工作引起重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以提升饮水安全。基于此,文章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管理策略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建后管理;问题;策略

前言

安全饮水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对于农村来说,饮水安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农民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概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为了有效缓解农村地区人们的饮水问题而建设的,建后管理工作即在项目竣工运行以后进行管理,以确保饮水工程的安全性以及长期性。建后管理包括水源、设施以及突发问题等方面的管理,不仅各级政府履行职责,还要求镇、村以及村民的积极配合。建后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2存在的问题

2.1水源污染

农村饮水水源地易出现污染现象,这是由于地质、水文等引起的超标,还有部分工业企业以及污水、农药污染水等,造成水源污染问题。对于水源保护方面,力度不足,农村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大都没有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那些已划定的保护区或保护范围,也由于缺乏管理以及检测等情况,导致保护不足。虽然已出台相应的保护办法,但由于农村区域水厂规模比较小,保护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进而造成污染问题的不断发生。

2.2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即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为了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安定而采取的处理方法,这是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考验。对于农村建后管理工作来说,一旦遇到大旱,就会导致水源匮乏,或者导致污染现象,或者受到人为对设施的破坏等,都会引发饮水突发事件,对农村饮水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就要采取应急管理方案。但当前各水厂缺乏技术以及信息系统方面的保障,个别区域甚至还没有制定应急方案,对建后管理造成极大影响。

2.3长效机制不完善

2.3.1、水价的形成和水费收缴方式不完善

据上级要求,对农村水价执行统一标准进行核算,但部分地区水价以及取费方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水费价格比执行价格高,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水价满意度不高。水费监督以及收缴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缺乏有偿用水意识,无法有效落实建后管理工作;加之部分区域水价较高,收费难度增大,建后管理需政府补贴,造成水资源不合理使用,甚至出现浪费现象。若在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过程中,不能直观反映出水资源的短缺现状,就会影响到设施的投入,不利于建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2维修养护不及时不到位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在管理过程中,维修与养护工作不及时,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加之缺乏完善的长效机制,对饮水工程造成较大影响。

3农村饮水安全建后管理的有效方法

3.1强化水质检测力度

3.1.1水源保护范围的设置

根据项目区水源基础情况调查成果,项目区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为泉水、深层承压水以及河道潜水,均属于地下水。参照《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2010年9月),水源保护范围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如下:

地下水水源保护范围:取水口周边50米范围。在划定的水源保护范围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禁止修建渗水厕所、化粪池和渗水坑,已建成的应依法予以拆除或关闭。(二)禁止设立粪便、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禁止堆放医疗垃圾;禁止设立有毒化学物品仓库、堆栈;禁止建设畜禽养殖设施。(三)严禁使用高残留、高浓度农药,农药包装物及清洗器械污水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妥善处置,不应随意丢弃和处置。(四)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项目,应依法予以拆除或关闭。(五)禁止从事洗涤、旅游、水产养殖或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六)不得使用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

3.1.2水质监测

农村饮水安全对建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重要保障,建立水质检测机构和水质监测制度,完善检测体系,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率,确保群众能够安全饮水。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水质不合格,就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水质进行改善。对于农村集中饮水工程来说,还要严格依据国家要求配备检测机构,提升安全饮水。

3.1.3污染的有效防治

此外,还要加大对水污染的防治,杜绝在农村水源地周边出现污染行业,严格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管理与控制;改善农业种植模式,实现对农业水源的有效控制;强化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农村安全饮水。

3.2强化应急管理

在农村区域建立应急指挥部,全面对应急工作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出现的重大安全事件,并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农村应急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另外,在建后管理过程中,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档案,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向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3.3完善长效机制

3.3.1水价形成即水费收缴

为农村提供健康的饮用水是政府的义务。其经费主要来自由政府财政以及水费的收取方面,但由于政府机构投入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水价制度,使农村有偿饮水,才能确保建后工作的顺利运行。由物价部门统一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定价,而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于物价部门进行核定以后,由供水单位结合供水实际情况,对水价进行规定;对于个体供水工程则由当地村委对水价进行约定。此外,还要将水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由于农村饮水建后管理工作成本比较高,一旦水价太高,不仅会增加农民的经济压力,还会增加收缴的困难;若水价过低,就会影响到饮水工程的稳定运转。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立建后管理专项基金,用于对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稳定运行。

地方物价局根据水费成本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水价,主要有川道地区自流泉水水源和塬区及川道机泵抽水水源两种形式,川道自流泉水收费方式采取“0+X”法,塬区水费按成本计量收费法。

3.3.2维修养护

县级维修养护基金每人每年拨款10元,负责千元以上的各类维修;村级维修养护基金负责千元以下的各类维修,其资金来源为建设初装集资、水费提取、募捐、上级拨款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农民的根本利益有着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好坏与管理工作分不开,因此,就要改善传统轻管理的理念,对建后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农村饮水工程数量非常大,类型多,各地区规模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强化水质检测力度,采取完善的应急预案,使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进来,弥补管理中的不足,强化建后管理力度,促进整体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韵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9):294-295.

[2]王进城.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困境及工程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60,163.

[3]陈小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居业,2019(12):152,155.

[4]王忠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