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舟山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浅析舟山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忻佳妮

舟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 316021

摘要:随着舟山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已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舟山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和管理等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开发导控

0 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上空间开发日趋饱和。舟山作为海岛城市,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向地下要空间、要资源,已成为海上花园城和品质舟山建设的必然趋势。舟山中心城区今后将如何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才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推进“空间换地”工作合理实施?

1 开发利用现状

(1)地下空间发展受城市肌理限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临城和东港等新开发区域在居住、商业、商务、公服、文体等用地进行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及形态较定海和沈家门等老城区差距明显。老城区受城市肌理限定,改造难度较大,地下空间大量覆盖难以推行,地下工程分布散、零星点状、不成规模。2013-2018年,定海片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总量为48.98万m²,普陀片区开发总量为93万m²,临城片区开发总量达127.61万m²。老城区地下空间的存量利用,是舟山未来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地下空间开发强度较低,功能结构单一。

相比周边宁波、台州等城市,舟山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较低,大部分停留在浅层地下空间,对于中、深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尚未进行研究实践。现状地下空间开发除人防工程外,使用功能多以地下停车为主,商业、市政、仓储等其他使用功能所占比例较少,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结构单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使用功能多样性、复合化开发利用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3)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分散孤立,缺乏整体连通性。

现状地下空间主要以中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为主,但同一地区相邻项目之间缺乏联通,存在零星、分散、孤立开发等问题,导致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不高。

(4)地下空间机制体制尚需完善,疏于控制引导。

舟山地下空间在政策保障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文件、管理办法及产权登记等统筹机制。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对于地下空间的前瞻性还稍显不足,功能定位过于传统保守,区域建设不够平衡,对地下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导控不够,且缺乏地下深层开发的研究探索。地下空间开发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和保守,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给地下空间的建设带来了一定阻力。

2 开发潜力与战略目标

(1)开发潜力

目前舟山市人均GDP指标已满足可对地下空间进行大型规模开发的必要条件,随着舟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最佳途径之一。未来舟山将拥有3个高铁站及1条轻轨,高铁及轨道交通(轻轨)的建设必定带来翻天覆地的城市结构变化,地下空间是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重要空间;且舟山城市建设目前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新拓展的城市化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很大潜力。而定海、沈家门老城区正在旧城改造更新,可借此契机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老城地下空间,提升地下空间的多样性和连通性,展现更好的城市风貌。

(2)战略目标

应构建“地上地下和谐共生、功能系统复合多元、空间基底有机生长、设施布局立体高效”的地下空间体系,整体规划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探索研究地下公共轨道交通、开发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建设综合地下空间项目、针灸式布局地下停车设施等方针,把舟山建设成多维、安全、高效、舒适、智慧、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式“海上花园城”。

3 开发导控

(1)基底扩展,差异指导。

科学合理地扩展地下空间基底规模,结合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一批地下空间骨干工程。同时对地下空间进行空间分区管制,界定开发内容、开发深度及具体利用条件;对地下空间进行功能分类指导、模式适配及具体建设指引;对地下空间进行深度分层差异化开发指导,分析地质影响及具体竖向分层建议。

(2)综合开发、多元复合。

强调功能业态的多元复合、创新高效,加强完善交通、市政、防灾基础设施,有效探索多元化新型地下空间;统筹横向空间的综合开发、协调连通,利用新城开发和旧城更新的良好契机,在重要节点加强地下空间连通,发展多元复合化的地下空间功能综合体,丰富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提升地下空间开发水平。

(3)轨交探索、衔接呈网。

综合考虑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条件、土地使用功能、空间资源条件、历史文物与环境保护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分析地下空间开发条件,有效地开发地下交通设施;引导促使地下空间衔接呈网,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商业、文娱、停车等设施,满足地区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地下空间服务水平。

(4)增量引导、存量优化。

新城区统筹规划,结合地下轨道站点、公共活动节点,强化功能复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并完善地下设施配套[1];老城区“针灸”式开发,升级基础设施能级,优化整合,强调活化利用、有机更新。

(5)生态智慧、创新试点。

推进统一性的地下综合管廊,保障管线扩容和安全运营,有效避免道路重复开挖;利用公园、绿地等建设生态化的(半)地下市政设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风貌,节约用地;试点创新型的地下物流系统,通过大直径地下管道、隧道等运输通路,提高城市货运的通达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4实施建议

(1)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协调机制。

加强政府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领导,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牵头和配合部门,精简集约综合行政审批体系,协调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出台本地化的地下空间管理办法,规范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与使用管理。

(2)完善地下空间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运作。

完善地下管线系统平台建设,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地下空间用地和权属登记管理。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与各区工程报建相联动,按规范、格式提交管线竣工测量成果并及时入库,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协同审批,及时发布年度分析研究报告。

(3)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综合研究。

根据新的形势、政策和要求,编制新一轮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结合舟山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物流、地下市政设施、小干岛及高铁新城等重要节点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为将来地下空间发展提供参考。

(4)增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运营的安全保障。

建立地下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监管机制,推进地下空间基层应急管理单元建设,加大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的宣传力度[4]。并考虑夏季台风影响,应做好地下空间洪水应急预案,建设地下防汛工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取适当的防洪措施。

(5)争取地下空间开发多元融资的资金支持。

为提高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地下空间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对地下建筑物产权关系进行登记确认,对投融资模式和激励措施进行明确。

参考文献

[1] 南京本地宝,南京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2015-2030[EB/OL] ,

http://nj.bendibao.com/news/2016113/63800.shtm,2016-11-03.

[2] 百度文库,地下物流系统[D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2c0a83a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8.html,2009-05-20.

[3] 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EB/OL] , http://sf.hangzhou.gov.cn/art/2019/11/21/art_1659411_40401959.html,2020-08-30.

[4] 沈德耀、顾长浩、刘平、陈瀚、江子浩、赵卫忠、陈素萍、王松林、史莉莉,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研究[J],政府法制研究,2008,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