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念馆以后怎样做好宣传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3

浅谈纪念馆以后怎样做好宣传教育

张建荣 陈晓云

洛川会议纪念馆 陕西省延安市 727400

摘要:宣传教育是纪念馆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发挥的如何,直接关乎一个纪念馆的生命与活力。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也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有声有色的开展,才能打开纪念馆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局面。作为爱教基地的洛川会议纪念馆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积极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宣传教育。本文在探索创新的基础上论述了以后纪念馆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新时期 ;纪念馆;宣传教育 ;探索;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革命纪念馆作为传播历史文化和宣传爱国主义的窗口,讲解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所以需要加强纪念馆讲解队伍建设,利用全新的思维模式来不断的对宣传教育内容、宣教力量和宣传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将更多元素融入到革命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来,达到加强宣传工作的目的,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

纪念馆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我们国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文物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作为一名宣教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就尤为重要,如何提升宣传教育服务水平,增强大众的获得感,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从内容上创新

纪念馆其宗旨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宣传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对此,对于宣教的创新不但要贴合实际,而且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一)以讲解词为基础创新讲解内容

一方面图文展示是纪念馆最重要的展示手法,它作为宣教工作的补充方式而存在,一直以来在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宣教工作者,做好宣教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对陈列的图文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图片来源、拍摄时间、拍摄背景以及与讲解的内在联系,深挖展板深层次信息。只有将它们研究透彻,才能做到“无死角讲解”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在一些革命类纪念馆的讲解中有很多纲领性文件,可拓展性不强讲解出来让人觉得内容干巴巴的,有些游客甚至不知道讲解员嘴不停地讲了大几十分钟,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有用的信息、达到了什么目的。这种只有血没有肉的讲解失去了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实际讲解工作中,对讲解内容的“再创造”“再加工”是势在必行的。这几年我们对新招聘的讲解员一律不给现成讲解词,只给陈列大纲,使得她们真正领会到讲解内容的内涵,还了解其基本外延,同时将自己的语言灵活运用于讲解中。正是因为这样的模式我们的讲解员不但在讲的时候做到了会说、会讲、会唱、会打快板,很好的将讲解与表演相结合。这不仅让游客耳目一新,而且升华了讲解的趣味性。

  1. 拓展宣传教育内涵,彰显传统和地方文化

宣教工作应该加强文旅结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文化问题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所谓旅游文化不仅仅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结合,其中还包含了传统文化、旅游诸事项,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成长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旅游,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以及对外传播;才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才能加深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比如革命类纪念馆就需要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培植爱国基因,讲好革命故事。而革命教育文化则是我们能够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宝贵财富。比如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延安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二、创新宣教力量 增强服务意识

2016年习总书记在致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贺信中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殿堂”的博物馆、纪念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如何使纪念馆真正成为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高雅优质文化服务的课堂;成为净化人们心灵使之永葆活力的精神食粮。

笔者认为人才队伍是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主体,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宣教队伍建设,才可以保障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提升市场竞争,打造高素质的宣教队伍。

人才是一切工作的主心骨。宣教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拥有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业务精、工作作风扎实的宣教团队,才能在纪念馆的改革大潮中握有主动权,才可以扬帆远航。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感觉到要培养优秀的宣教人才,选拔招收是一关键因素。在人员的招贤上必须解放思想,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机制上、体制上,政策待遇等方面促进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近几年,我馆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讲解员。一是以县上的人才库为中心招收旅游专业、艺术类方面的人才。二是从全县在岗职工中选拔具有学新闻专业、学中文专业且热爱这项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宣教力量,注入朝气,融汇新的血液。

  1. 狠抓职业道德

人们持久努力地工作动力和立岗成才的原动力是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如何才能运用有效的措施、有效的途径、科学的教育手段,对讲解员进行职业道德、道德感情、道德行为的培训。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扬长避短,时刻自我反省,不以自我为中心掩盖自己的缺点,对成绩、贡献不能夸大其词,打压他人。要有认真的工作作风,把劳动的果实精益求精。

  1. 以实际业务为圆点,多计划辅助

常言道“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 人的各种内在素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没有较深广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具有优势的内在素质。宣教工作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做好宣教工作,就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比如我们经常讲全民抗战发起地的时候,首先自己要知道我党前后几次土地政策的变化,再就是目前阶段国家的土地政策。当讲国共二次合作起源地时,自己就必须要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国共二次合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合作后我们党的方针、路线及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及结果。新时期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其领导下走多党合作的制度以及“一国两制”制度等。 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的问题上不但要知道内涵,而且还要知道外延即要解决好当你想为别人提供一杯水的时候,那么你必须要拥有一桶水的能量。再比如说;我们革命类纪念馆很多游客对这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和知识量,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提与洛川会议无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所学不能局限在这一历史事件上。二是要具备大量的其它的专业知识。如:中共党史、中国通史、世界史、世界近现代史,了解人文科学、了解当前的时事政治等。

  1. 激发讲解员的积极能动性

我们不光要抓讲解员的职业道德,还要让她们有拥有职业认同感。在平时的评星定级和各项考核中,还要人性化的引入游客评价体系,最终确定优秀的讲解员予以奖励。在一些硬性规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讲解员的思想能动性,让这支队伍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让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尊重,自己从内心深处更愿意履行工作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纪念馆的宣传教育水平,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

(五)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米卢说的,虽然他最终没能改变中国足球队的命运,但他的这句话却给了一个球队崭新的奋斗理念。21 世纪是服务制胜的世纪,作为公益性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身处服务行业的前沿阵地,完善化、人性化的服务对提高纪念馆的影响力,具有十分关键的战略意义。 要实现游客的满意化和获得差别化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在宣教队伍这一核心工作上下功夫,提供更优良的服务。而良好的服务从哪里来呢?米卢的这句话则是最好的诠释。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会像希尔顿一样: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自尊、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对工作敷衍塞责的人是不会具有这种自信、自尊的。一个人假使不能在工作上尽其至善之努力,则他决不能得到最高的“自我赞许。”当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

三、打破陈规,创新宣教方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当一项高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作为社会一员的纪念馆的宣教工作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怎样才能与时俱进?

  1. 充分、合理利用新媒体,创新宣教模式

当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纪念馆行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互联网+纪念馆”不再是建立网站的简单工作,而是要面向未来,以弘扬先进文化为目的、树立市场意识、利用数字化技术让革命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活力。通常观众只有进入纪念馆后才能进行现场体验教育活动。可“互联网+纪念馆”时代的到来使得其信息沟通更加畅通。纪念馆也开始由“被动参与”逐渐变为“积极互动”,在与公众互动中扩大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主动实现公共服务职能。同时,也能根据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与网友实现互动。比如讲解词的深度、广度、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等同访者交换意见;也可以设置民意调查,及时了解大众需求,作为以后调整纪念馆展示主题、内容和讲解词撰写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依靠科技,让展品“活”起来

目前,大多数纪念馆都实行早九晚五的开放时段,可往往因为参观人数、纪念馆距离、纪念馆讲解员的配置及一些客观因素,使得不能全方位的服务于公众,社会教育功能相应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近年来,许多纪念馆在展陈中引进多渠道环幕投影,声、光、电集成一体的场景复原、360º全息影像、文物3D赏析以及VR、AR、MR等高新技术。特别是全景虚拟浏览的服务,让参观者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模式接入720º全景网上内容,运用虚拟现实眼镜“逛”数字展馆,还可以聆听虚拟讲解员全方位的解说,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沉浸式、漫游式的情景体验。这些先进展陈方式都会极大的改善观众对被动静态接受教育的现状,也极大地增强观众的参观兴趣,使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之,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光荣使命。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展示纪念馆的多元化?如何满足观众需求的宣传教育方式无疑成了宣教工作创新的课题。这也是我们洛川会议纪念馆人今后不懈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席.致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贺信,《人民日报》2016-11-10.

  2. 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17(11).88

  3. 中国纪念馆研究.北京出版社.2018(02).1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