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制度改革实施现状分析——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例

/ 3

养老制度改革实施现状分析——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例

施楠 徐悦 李玫萱 李雪琪 陈琪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作者介绍:

施楠,女,生于1998年12月,汉族,吉林省吉林市,南京审计大学本科生在读,工商管理(金融企业管理方向)

徐悦,女,生于2000年6月,汉族,江苏省南通市,南京审计大学本科生在读,审计学专业

李玫萱,女,生于1999年12月,汉族,辽宁盘锦市,南京审计大学本科生在读,审计学(IAEP方向),

李雪琪,女,生于2000年2月,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工商管理(金融企业管理方向)

陈琪,女,生于2000年10月7日,汉族,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审计大学本科生在读,金融学专业

【项目基金】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秋季学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9AX03010Z

摘要:202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执行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制度。随着我国老龄化现状加剧,国家政府不断加大养老制度改革,保障社会民生。本项目旨在通过简要分析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实施情况,结合现阶段新的养老政策,探寻未来养老制度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完善我国养老制度实施的具体细节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 分析与建议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养老金“双轨制”,企业员工退休金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差距越来越大。2015年,国务院发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措施,规定养老保险金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终结了存在已久的养老金“双轨制”。此后几年,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改革机关单位养老保险金制度。

近年来,伴随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下热点合作形式,本次我们也将尝试将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养老制度进行创新性结合,利用新技术为制度提供新的建议。

本此项目组将选择以个人为主体,收集各类人群对于养老金制度实施的感受及看法,整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研究养老体制改革对于员工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影响,增强其对当前现有养老制度及养老金融产品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奠定实证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民众对于我国现行养老制度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及养老金融产品的了解度和使用程度,使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结果数据产生差异的主要方面及原因,得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总结结论,并结合“互联网+”新模式,进一步提出改进养老保险具体措施的意见。

三、问卷分析

1.改革范围

(1)改革人员

2015年的《决定》中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参加工作的时间分为三类: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人员;本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这就是俗称的“新人”、“中人”“老人”,其中“新人”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中人”增加过渡性养老金,“老人”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您开始工作的时间”、“预计退休时间”两个问题,计算得出调查者工龄,并根据工龄将调查对象分为三大类。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制作图表后,我们发现,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满意”最多的是“中人”,“新人”略少于“老人”。

2015年后进入事业单位的员工以“90后”为主,大部分人不了解先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产生切实的对比感,且受教育水平高,在遇到职场问题时多能利用所学知识或网络信息理性处理;2015年前已经退休的员工大都属于“50后”、“60后”,国家对于这部分人群并没有实行较大的养老金制度变革,新政实行后到手的养老金数额变化差距不大,因此他们对于政策带来的切实影响感受不深刻;而对于“中人”而言,《决定》中还将工龄细分到缴费年限是否满15年,对于过渡阶段,政策改变最大,计算方法最复杂,处在此划分阶段的员工,对于新政策带来的影响有最深刻的体会,加上目前该政策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规定也会让这部分人产生厌烦感。

在具体实施“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法,老人老办法”时,必须充分听取不同工龄员工的诉求,尤其是切实经历前后两种制度变化的“中人”,他们对于制度发展的意见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再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现行的退休年龄界定很有可能发生改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基本国情,灵活地、有针对的完善保险金制度;最后,当今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力量不容小觑。

  1. 实行地域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您来自什么省份(在什么省份工作)”,进行数据整理,并利用SPSS进行卡方计算,我们假设“民众对于养老制度改革的满意度与其机关单位所在地区有关”,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样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接受原假设——民众对于养老制度改革的满意度与工作所在地有关。

现行养老体制改革制度下,个人需要按期缴纳养老金,降低了工资收入水平,除了企事业单位内部需出台相应的工资制度变更外,地区经济与养老产品的发展水平也影响民众的满意度:问卷中,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调查者表示,对于目前的养老金制度“可以接受”、“较为满意”,同时这部分调查者对于当下的养老金融产品了解程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此外,改革后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发放,明面上看解决了过去“踢皮球”式的办事风格,但是不同地区社会保障部门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差异,一些经济不够发达、对新制度反应较慢的地区,还使用传统的“双轨制”或过渡形式,养老产品推广度低,当地居民了解不多。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推行适合当地的养老体制,如必要时可适当下调个人缴纳比例,或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劳动保障部门加快推行养老新政策,重点是对于民众的宣传,增强民众增强按期缴费意识,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当地民情的养老金融产品,让民众切实体会到养老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机关单位需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管理层根据本单位情况调整工资制度,做好员工保障工作。

2. 根据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结果

据调查结果,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19640元,下限为3003元。其中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公司缴19%,个人缴8%。2018-2019年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截至2019年度底,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12万人,其中参保缴费59万人、享受养老待遇53万人。而2019年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多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面临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受多种因素限制,而通货膨胀率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尤其具有不利影响。实践表明,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抵御通货膨胀风险,实现高投资会报。

(2)养老金管理不当。我国养老基金管理者通常身兼数职,这样会使养老金管理程序混乱。

(3)养老金管理体制缺陷。立法滞后导致管制措施遗漏,使基金运行、基金组织监督、信息披露等环节无法可依,而且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增加风险,损害政府形象,影响人们对养老金的信心。

总的来看,养老金的管理需要市场化。市场化管理主体是养老金的运营,按市场原则对养老金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促进养老金市场经济增长。在制度体系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养老金融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差距,主要针对二者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再者需要考虑政府的能力建设,在“看得见的手”的能力之下进行制度建设。而且技术是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兴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融合会出现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为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在养老金融新的发展机遇中创新技术,例如移动支付手段等新新兴技术的运用。技术的运用还在于探索居民、市场和政府之间的“零阻隔”,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融合度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居民,将技术普及到居民中间会利于三者之间的互相融合。

因此我国要加快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设计,完善三支柱养老金结构体系。创新养老金管理产品和模式,适当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金融供需双方动力。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优化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环境。提升国民养老金融素养,增加养老服务金融有效需求。重视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开发,优化养老服务金融有效供给。国家其他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产业融资效率。一要明确养老产业发展方向,二要引导投资者理性预期,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4. 据调查,参加江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并于去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退职或领取定期生活费手续的870多万退休人员,可在本月底前领到今年新增的养老金,新增养老金从2020年1月1日起调整,调整后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3063元。养老金制度再进行全面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居民对相应政策及制度贯彻的满意度。根据问卷和调研结果,南京市浦口区退休职工总体上对养老金是持一种满意态度的,但是有30%的人认为一般,也就是说养老金对他们老年生活的帮助不是很大。

四、编制外人员

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外工作人员在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缺失一部分劳动保障,群体权益或者个人利益得不到充分重视。在某些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还是占据了不小的比例,率先开展好对于编制外工作人员的养老制度改革对于推动改善整体的改革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提高政策意识。

应尽量缩小编制内外人员养老待遇差别,保持平衡。可以先对编内人员实施职业年金制,等到其参保工作和职业年金制度稳定后,扩大参保范围,将编制外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但对于划转编制外人员问题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统一的处理,应当视情况而定,否则会造成退休人员的不平衡,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编制外人员的养老待遇可能有所改善,但单位要负责编制外人员的工资和各类社会保险,多方筹资成为一大难题,财务压力加大,可能会存在降低工资增长速率,降低福利待遇标准的问题。

在此项目中的调查实践阶段,发放了网络问卷,其中调查对象工作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占比64.5%,编制外人员占比31.8%,不难发现编制外人员的群体庞大,更突出了做好编制外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小组成员也走访了了几家事业单位,街边的市民。经调查发现,编制外人员对于“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很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养老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完全不了解的人占比67%,有意愿去了解的占比也很少,可以看出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定位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支持。随着时代变化,在互联网大数据模式下,将养老金融产品、养老产业链进行创新,这种模式对于减少养老保险制度压力问题,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还是有很大的改善效果,特别可以缓解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外人员养老待遇不平衡的问题。此类新型养老模式可以先从养老平台信息建设开始,数据是“互联网+”模式下不可缺少的,养老金融机构或企业对客户的了解和服务都是基于一个稳定的平台。二要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将互联网思维与金融产品供应链融合。养老传统产业可以和金融机构企业合作投资养老供应链线上企业,结合客户需求,做出一个涵盖银行、保险、基金、房产、证券、信托的整体投资方案,同时做好风险管理,优化金融养老供应链,促进大数据模式下金融养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我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对保障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施细节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优化实施,及时调整,才能逐步改善我国养老制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互联网+”下的金融养老有助于实现养老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快速传递将催生一批新型的供应链融资方式,更快促进我国养老制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019政府工作报告 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

[2] 单江锋.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的养老供应链金融研究[J].经济与管理科学2019(10):35-37

[3]江玲玲.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制约因素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9.

[4]人民网.党史上的今天[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7552/117177/index.html

[5]郭晓蓓,邓宇.养老产业运行状况分析及融资建议——基于 商业银行养老产业布局的视角[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19,31(02):11-16.

[6]康翠玉.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的发展趋势研究 [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18,03:62-65.

[7]沈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难点及其突破[J].经济体制改革2016(3):18-24.

[8]杨仕,张智,刘诗萌, 2020政府工作报告八大亮点解读[OL].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0-05-23/doc-iircuyvi4619802.shtml